】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中評論壇:如何應對香港政治劇變?
http://www.CRNTT.com   2012-10-26 00:15:04


 
  首先應先行的應是政府的公務員團隊,我們一直中了英國人的計,回歸後仍用那套公務員的政治中立,錯到百分百,我經常覺得甚麼是公務員政治中立?政治就服務了整個社會,沒有政治一個人根本生存不了,經濟、政治亦有緊密關係,沒有穩定政治,經濟不會好,沒有合理政治安排,很多制度都行不了,政制等都是相關的,若公務員中立,甚麼都說不幫政府推銷,不與政府坐同一條船,今日才宣布陸恭惠做環境局副局長,訪問問她,她說搞好環保,但其他呢?是否支持局長架構有關的事,如何答?看來不會說支持。 

  當年23條,只有葉劉一個推銷,當年我問董先生(前特首),這不是葉劉淑儀法案,是國家安全條例,為何不是整個團隊推銷?為何每日早只是她一個人這麼辛苦,去到大學又說你們放長雙眼看,又被砌到八彩,政府教育官員幫手。連銀行界李國寶都說不要這麼不專業,打電話給銀行界,連這些都出來砌你,財金官員出來說話,這邊又受敵,那邊又受敵,更不要說陳日君,應由民政方面與宗教界一同講清楚23條如何協助保護國家安全。這顯示了公務員是否一個團隊,若日後梁班子與立法會非有個團隊做事,就會梁班子逐個局長來游說我們,怎料掛一漏萬,以為甚麼都在控制之內,只有各局自行負責。這種環境,若不是一個團隊一定會出事,所以我十分有印象,公僕應無中立,公僕要為政府、為民,政府為民,用公帑、稅收做惠民服務,包括出糧都是用民間的資源,這樣的公僕團隊為何又叫中立?公僕應為整個政府施政護航,為政府做所有保障功夫,這是我今天向梁班子建議的工作,有18、9萬公務員,若加上每個家庭有4人,差不多有近100萬人直接擁護政策。若連這個都做不好,更不能說靠民建聯、獨立派、早餐派議員,不如靠自己一隊為主幹的18萬乘4的公務員與家屬團隊伍,這是未來的首要工作。 

  另外改善關係,始終民生無界限,民生放在主要帶動,不能say no,政府政策應盡量以民生為主,然後慢慢讓公眾看到,立法會議員不能夠say no,慢慢就會靠近,民生絕對能容易凝聚,亦不敢隨便say no,反對派自然少了表現出反對,有社會共識,政府不樣樣事情被掣肘,政府的威信就會慢慢重新建立。除了剛才說的,接下來有宣傳工具、教育,有這些話題政府要做得好,否則沒有資料,如何教育呢?怎樣寫指引,教育委員會怎樣出的資料,國家好的事實盡量列出,不足之處亦要公道地放入去,兩者之間,行政、立法都有一個共同方向,教育是十分主要的,若長期負面下去就會沒有希望,剛才說的,我都一樣擔心,香港變了反共基地,想否認都不能,愈反共不要說只有我們擔心,去到內地省市都有人會問,為何香港有優待,但唯獨香港最反對共產黨,是否愈反對,喊得愈緊要的小朋友反而多給兩粒糖果。去內地時都聽到,香港愈來愈離譜,但是否這樣才會多給兩粒糖,又有36條優惠政策,下次又另一個有46條?是否愈喊得大聲愈有?這就是示範單位?我都沒有辦法回答。我認為未來兩者關係應緊貼一點,大家為民生做事,減少爭拗,想和諧應該合作,但樹欲靜風不止,想完全安靜又很難,但後面又涉及很多事。 

  除了宣傳教育,電子傳媒,教育界的資料正面化,比較需要,還有一點叫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清楚記得,英國人管治,有一點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們有個政治部,收集了所有頭面人物的資料,萬一有需要,都可以爆其黑材料,或者找稅務人員上寫字樓查他六年的帳項、查稅,又向外發布他被ICAC請飲咖啡,外界又不知道出了甚麼事,這些所謂大棒子,英國人好醒目,懂得治理,避免反對聲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