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中評論壇:如何應對香港政治劇變?
http://www.CRNTT.com   2012-10-26 00:15:04


郭一鳴認為,行政與立法關係,要看梁振英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記者黃蔚、梁棟攝)
 
  另一方面,現在是地區議會包圍中央議會,社區包圍議會,行之有效,地區區議員在小區選舉時,對某些團隊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掌握得到,政府總部好像好誇張,但去到公屋邨、居屋、中產區,例如天水圍,他們想發展,根本不認同那班人,有人認同,但不是主流,這個時候我們就淡定了,不會盲目相信香港就快癱瘓般。

  上屆政府推政策好叻,有些政策他先在18區區議會先走一圈,主流認同的才過,如政改方案,過完18區,再去立法會時,大部分立法會議員也要看地區議員。講票,區議員更高,他們是樁腳,是立法會議員的老闆,社區街坊又是區議員的老闆。以往有個例子,在北區區議會,每年邀請區議員與他們談天,食餐飯問你有甚麼問題,其實不用跟他們談,自己直接找政府更易解決,在立法會談了又要再寫文件,而劉慧卿是召集人,放了兩次飛機,一次就說沒有空要見財爺,第二次不知見甚麼,跟著北區區議會名義寫了封信,嚴厲批評立法會無信用,表示應該是下來跟我們見面,之後立法會寫了封道歉信。區議會代表性強,能鎮住立法會議員。官員可能怕議員,但大議員怕小議員,小議員怕樁腳,樁腳怕選民,這是一條食物鏈! 

  發現議員多囂張也好,若被選民指著罵,完全不敢出聲,就算是對手的(選民)。因為我們了解食物鏈是怎麼回事,若政府想駕馭立法會,必須與區議會結合,與社區大眾結合,充分代表真正的主流民意,區議會其實簡單,民生問題為主,政治議題興趣不大,他們主要談自己區的交通、衣食住行。政府可透過區議會了解真正的民心,想做甚麼,配合民生先行,經濟先行。還有,民心是長遠的,這個趨勢不會經常波動,民意早、午、晚都不同,與心情、天氣一樣;民心要發展才是主流,政府不要本末倒置,只要在區議會掌握到民心,知道要做甚麼。 
 
  還有一點我想提,問責官員是可以下台的,除了特首,都是正常的,跟下雨、吃飯、失戀一樣,看外國,所有局長上任前先簽署的,不是委任狀,先簽辭職信,留空日子,這封信就放在總統的保險箱,如果發生空難,都不需要問,立刻發信填日子,有關官員辭職謝罪,炒了他之後,民憤平了,才能理性處理。其實空難未必是主政官員失誤,但這是滅火筒及減壓器。如果問責官員不可問責下台的話,結果很可能就只有特首下台。 

  馬逢國:不過有一點,就是一個真正穩定的政權。對於這些為民為國犧牲的人,會有一套機制去保障他。我認同剛才星爺講到他對建制中人的一點感受,因為我身邊有些朋友,不願替建制站台。到底子彈檔了多少了?死掉的人有誰去過問過他?很可憐的很悲慘的都有,但很少有人被去過問。現在的確少了些人全心全意的去打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