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情況之下,剛才羅教授提到民進黨2008年大選,提出完整的兩岸經貿政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也在全盤的經濟脈絡下來思考,這部分沒有被彰顯。沒有被彰顯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政治主張是上位,所以嚴重干預處於下位的經濟主張的思考。未來民進黨要擬定中國政策大戰略,可能要虛化在上位的政治戰略,或者在某種程度上,不要與經濟戰略形成上下位的關係。
如果民進黨沒有辦法處理九二共識、台獨黨綱等問題,我們可以從某個角度去強調“國家”大政方針的延續性與穩定性,不需要去否定ECFA的價值或江陳會八次的會談結果,也不需要對九二共識有太多的著墨。就像過去對“國統綱領”一樣,存而不廢,但實際上也沒有任何功能。虛化政治上較具有爭議性的議題,全力鞏固經貿關係這區塊。這是我對整個大環境的看法。
對於民進黨大環境的戰略主張,在兩岸經貿環境上,從1980年代到2001年,還處於紅利的階段;但對中國的投資,慢慢地從超額紅利變成一般紅利。2001年之後,中國大陸開始緊縮,經濟情況也開始不穩定,每年經濟成長能否保八也一直有問題。所以台灣在中國大陸的經貿利益,可能從紅利階段變成損益平衡,愈來愈多台商回流或撤出中國大陸市場。在此情況下,中國大陸利用其經濟實力來影響台灣的選舉,其效果全面弱化。在此情況下,民進黨應提出全球性、全面性的經貿戰略,來分散中國大陸市場的經濟限制。
而我對兩岸政治環境的判斷是,兩岸化的危機,因為民進黨不可能逆轉兩岸化現狀,只能控制管理兩岸化的現狀。對於一些比較爭議性的問題,當然是用比較虛化的方法去忽略它,不要讓政治議題成為影響經貿效度的原因。
針對此戰略環境,民進黨的戰略目標是,在內政戰場加強力道,提出更全面、更宏觀、更有效能的治理,凸顯馬政府執政的無能,把民進黨相對優勢變成絕對優勢。在兩岸戰場,民進黨的戰略目標則是,從過去絕對弱勢變成相對弱勢,到最後是均勢。民進黨盡量不在兩岸戰場失分,或者說最起碼要與國民黨打成平手。所以,從過去的麻煩製造者、和平的破壞者的既定印象,轉變為主權的確保者、守護者。
而從戰略目標衍生出的戰術性問題,我認為對中國政策,以九二共識來說,就不否定也不肯定;以強調國家政策的穩定性與持續性來確保“中華民國”的主權;淡化純然的統一與獨立思維,把麻煩製造者的角色變成主權守護者的角色。對經貿政策具體的做法是,我們對ECFA的態度要明確,是要肯定、還是有條件地支持、或是否定;能否提出更全方面的主張,譬如加強與東協與歐盟的經貿關係,這點也很重要。民進黨對中國政策也提出十點主張,這些主張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