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在中評論壇中提到,民進黨的兩岸論述,大概會與“總統”任期一致。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是為了2000年的“總統”選舉;2007年的《正常國家決議文》是為了2008年的“總統”選舉,當時是游錫堃擔任主席。也就是說,約兩任的“總統”任期,會需要一次大的兩岸論述討論與改變,我還是覺得這個趨勢是存在的。所以接下來的2015年,會為了2016年“總統”選舉做準備,也開始有些醞釀。
這些醞釀,會不會有新的決議文或論述出現?從2013年中到現在的情況來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討論內容,看起來差別不大,但最重要的結果有二個。第一,各個系統終於坐下來談兩岸問題,這在蔡主席之前的任期無法完成的,因為那時大家還在2008年的情緒裡面。這兩年好不容易請大家在一個機制上討論,雖然以“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為表現形式,但多數的意見已經整理出來。
那麼多數意見是什麼?現在應該很難找出如同《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那樣清晰的論述。為什麼?如果我們去看這次“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我認為最重要的段落是確認了民進黨會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架構。
大家可以觀察紀要的第一大點,就是“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紀要中的文字是,“本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雖然毋須改變,但鑑於兩岸的交流已更形密切,政府之間也簽訂多項協議,經濟、社會的往來深入各階層,本黨對中政策的策略必須與時調整,以更務實態度來處理新生議題……”,這一段確認了民進黨會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架構。我們走了16年,又回到1999年的狀態,這點被確定了。
我認為民進黨各個系統,在論述上做了這個相對多數的共識的話,就是走回1999年的狀態。中間提到與時俱進的改變,要去看其改變為何?我用兩者的差異來比較:既然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那就回頭看決議文與這次紀要兩者的差別。決議文中說明的第三段,“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這一段大家耳熟能詳,這是《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