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次“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寫道,“台灣已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人民的政治意識更加鞏固,特別是在‘國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上,多數民眾漸趨一致,明顯有穩定的主流民意:我們是台灣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未來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的2300萬人自行決定,此乃現階段台灣人民的最大共識。”
這兩段文字聽起來差不多,如過深究的話,在態度與策略有不同。1999年決議文,一開頭就是“固然依……”,現在已經沒有“固然”一詞,因為“固然”聽起來不太甘願。現在在檢討記要中,“固然”已經拿掉,讓人感覺到你可以接受“中華民國”,已經沒有“固然”的態度。也代表大家都體認到,更務實、自信的去交流,固然與否,是不是我們現在要去堅持的?這中間有些微妙的差別。
既然態度定了,相對來說,大家可以在“憲法”的架構下選舉、定位兩岸,接下來不管是“立委”或其他選舉,我相信都會更清晰地去處理一些事情。剛才主持人講到,很訝異為什麼中央黨部主動提出“民進黨逢中必反”的民調。其實那個民調包含教育、文化、社會福利、兩岸、產業等等各項議題,民進黨只輸國民黨兩岸這一項。我們再仔細分析只輸這一項的結果,如同剛剛濁水兄有講,基本價值我們不需要改變,大家都沒有問題,也是共識。就剩下態度,以及遇到具體狀況的政策調整。
如果輸在“逢中必反”的印象,我們用民調方式呈現,民進黨長期下來都是這樣,並非只有這兩年才如此,這是必要的。我們也必須去面對,我們每次遇到中國事務,讓人感覺民進黨的發言體系或公開體系都是“逢中必反”。如果我們只剩下兩岸輸國民黨,我們要如何贏回來?其他包含產業政策、經濟各方面,我們全面領先國民黨,所以就該思考為什麼只剩下這一塊還輸。
以民調趨勢,如果只有統獨兩個選項,獨派的支持度有七成多,女性贊成的比例比男性多,統派只剩兩成。可見在這七成多的民眾中,還是有人願意投給國民黨。如果社會認為民進黨價值沒有問題,只剩下態度與具體策略、操作面的問題,我認為在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中,相當程度上反映此現狀。所以民調公開沒有問題,接下來是我們要如何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