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重要的工作,是及早營造國際輿論環境,包括在對外溝通、媒體交往和智庫、學術界的發聲工作上,都應使台灣民意中多元化的面向,特別是珍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聲音,能夠更多在國際話語中有所體現。如果說香港當年的事態,是中央在被動迎擊外部介入和挑戰,國際輿論的前期準備相對缺乏的話;那麼,台灣問題既已進入強勢主導的進程,還將繼續從“防獨”向“促統”推進。那麼在這一過程中,國際輿論場上的拉鋸,更需要有所準備,要有更多來自台灣的聲音參與。
多年來通過中評社的報導,我也瞭解到很多香港愛國愛港陣營的年輕力量,不論是在2019年的事態中,還是到後來的立法會改選、新選制的形成中,不斷成長茁壯。我認為應該有平台,讓島內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年輕力量,能夠有機會和香港社會新生代的愛國愛港力量增進交流、分享經驗。因為這兩股力量都是在紛繁複雜的輿論和社會環境中工作,都要有中流擊水、逆流而上的氣魄。如何讓台港的青年力量有機互動,也是大家可以著手來想、來做的事情。
張萌:我談一下對白皮書的理解,從2016年到現在,國際局勢急劇變化,台海環境也越來越複雜。大陸的網絡上,武統、喊打喊殺的聲浪非常高。但我們從白皮書來看,大陸還是非常有戰略定力,即便在佩洛西竄訪台灣的緊張局勢下,白皮書還是反復提到和平統一,體現了大陸在台海問題上非常理性。台海局勢目前還是比較可控,雖然爆發危機的可能性在上升,但反制“台獨”時,還是要把“台獨”勢力和普通島內民眾區分開來。雖然“台獨”勢力長期執政,島內民心民意出現消極傾向,兩岸敵對聲音日益高漲,但還是要做務實理性的政策,以促進兩岸融合。
束沐:結語
經過長達三個多小時的討論,我從大家的觀點、論述中歸納出五個共同方向:第一,毫不動搖堅持和平統一,盡最大善意、最大誠意、最大耐心尋求和平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共同方案。第二,全面辯證地看待“一國兩制”,尤其是“一國”與“兩制”的關係,把堅守“一國”與發展“兩制”更有機結合起來。第三,如果說“一國兩制”是實現統一的最佳方式,那麼“融合發展”就是促進統一、保障統一的最佳方式。第四,兩岸和平統一進程及統一後治理需重視和運用“先行先試”理念,因而“在哪先行、如何先試”亟需研究探索。第五,香港過去由亂入治的經驗至關重要,香港未來由治及興的前景,必將在兩岸統一進程中發揮更關鍵作用。
此次論壇洋溢著青春的活力,也充滿了思想的火花,標誌著兩岸關係新形勢下青年智庫學者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序幕開啟了!我期待各位今後繼續加強交流合作,也期待疫情緩和後大家可以儘快在線下相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