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中評論壇:習近平重要涉台論述解讀
http://www.CRNTT.com   2024-05-13 00:09:20


 
  兩岸恢復交流互動30多年來,上述三套史觀及衍生的論述、政策基本上屬於三者並行、強弱有序的關係,但常常遇到“講不通、理不順、說不清”的問題。而北京“習馬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四點意見,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的高度,並基於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實踐經驗,建構了“融合史觀”,這一史觀對上述三個史觀具有統御、貫通、整合的重大作用。

  事實上,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理論體系,恰恰是從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論述之中,積纍提煉、發展深化、創新升華而來:總書記率先提出“兩岸一家親”,其後發展為“中華民族一家親”理論;總書記率先提出“兩岸命運共同體”,其後發展為“中華民族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總書記率先提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其後發展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理論。

  如果說總書記的“1·2”重要講話,是關於解決台灣問題的政治綱領和政治主張,那麼北京“習馬會”的四點意見,則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對國家統一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主要有三點核心意義:

  一是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框架之下,深入思考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基礎、文化基礎、思想基礎之間的關係。二是從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的脈絡之下,深入思考兩岸各領域、各階層、各界別交流交往、交融交心的方法論與路線圖。三是從“大一統”與“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歷史觀視域之下,深入思考兩岸關係現狀以及統一後“兩制台灣方案”。

  “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回答了兩岸關係的七個難點和問題

  今年初《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教材正式出版發行,這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理論化的重大里程碑,核心是明確了“中華民族”定義:“中華民族是中華大地各類人群浸潤數千年中華文明,經歷長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締造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具有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的人們共同體;在今天主要包括具有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的大陸各族同胞、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台灣同胞以及海外僑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