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中評論壇:習近平重要涉台論述解讀
http://www.CRNTT.com   2024-05-13 00:09:2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第二點是:堅定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這段話是非常感人的,是對台灣同胞的一種慷慨大度的承諾。第一,在承諾讓全體中國人過上更好的日子的同時,重點承諾要讓台灣同胞過上好日子。第二,承諾會同台灣同胞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共享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成果。這是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再次彰顯。“兩岸一家親”理念是對台理論的重大創新,是指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的最為重要的理念之一。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這樣說:“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從此,“兩岸一家親”理念正式成為中共全黨上下必須遵循的政策決定。另外,在過去的涉台講話中,習近平對台灣同胞的關心愛護是非常強烈的,賦有“給予”的特點:比如:(一)繼續給予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二)繼續給予交流合作的獲利空間。(三)繼續給予對台灣同胞支持統一、遏制“台獨”的信任。(四)繼續給予台灣同胞過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承諾。積極為台灣同胞擴展空間、創造機遇,讓台灣同胞為自己的美好生活去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第三點是: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中重點強調了共同體意識。關於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闡述,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創新論斷,他認為,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各民族衹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須知,命運共同體思想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理論創新。關於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闡述,也是習近平的創新論斷,是習近平首次提出的一種治國理政思維理念。兩岸命運共同體與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也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完成的。自2013年提出兩岸命運共同體概念以來,習近平的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內涵日趨豐富,包括:(一)共同擁有政治基礎。(二)共同促進利益融合。(三)共同實現心靈溝通。(四)共同做到聚同化異。(五)共同促進文化認同。(六)共同參與民族復興進程。這樣的內涵,應該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習近平曾經提出了中華文化的“共同精神財富論”、“共同精神紐帶論”這重要的兩個精神論斷,這也是習近平理論的首創。精神財富及精神紐帶包含了信仰和信念、民族意志、道德信條以及文化底蘊等凝聚力,精神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兩岸之間衹要遵循這個精神兩論,就能夠解決好兩岸實踐文化認同的基礎問題,就找到了兩岸文化認同最大的公約數以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第四點是: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復興思想完全是在新的時代、新的高度、新的內涵中創新構建的思想體系,把完成祖國統一的歷史使命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緊密聯繫起來。如此豐富、縝密、完整、與時俱進的民族復興思想體系,過去是沒有出現在中共領導人系統論述中的。全面把握歷史時間節點,並預判歷史進程的重要時間節點,以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創建歷史偉業,這是習近平哲學思想的生動展示。習近平對兩岸統一的大政方針也進行了深入的哲學思考以及大量的觀點表述,極大地豐富了統一思想內涵。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內核中,賦有強烈濃厚的國家統一理念,對民族復興與兩岸統一之間的辯證關係論述至為深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幾代中共領導人與中國人民的理想、目標與追求,習近平承擔歷史重任之後,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涵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論述,提出了大量的新觀點,形成了完整的思想體系。因而,習近平民族復興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