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流民意影響下的兩岸融合路徑選擇
民意研究是一個深刻且綿長的過程,涉台民意研究更需要長期的經驗積澱並配合理論的統籌指導。黨中央對台工作中提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綜合現階段台灣主流民意的發展特性及趨向,可就短期的兩岸融合發展路徑提出以下思考,借助示範區建設平台先行先試。
(一)給予個體參與融合發展的體面感
應針對有需求的特定台灣群體,給予充分的體面感,使其成為促融和的主力。如占據台灣總人口的一半有餘的勞工和“軍公教警消”群體,可謂是台灣社會的中堅力量。民進黨上台之後,一是以“不正義”為由大幅裁減台灣軍公教人員退休金,並以“米蟲”公開羞辱。勞工群體的退休金也不足以支持其有尊嚴的養老。很多軍公教退休人員勞工群體都表達過若能保障其退休金待遇,恢復他們的名譽,就鼎力支持兩岸融合甚至是兩岸統一。可關注並思考如何突顯大陸在此方面的制度優勢,並優先考慮給予這部分有意願參與融合的群體充分的體面感和榮譽感。
(二)以新熱點創設融合新“鏈接”
大陸方面要緊跟時代信息熱點,創造融合新“鏈接”。在台海局勢動蕩、兩岸關係變量增多的情況下促進兩岸融合本就承擔著更大的風險挑戰。因此,創設更多元的參與渠道,使得兩岸不至於受外部環境干擾而徹底斷聯在當下尤為必要。互聯網為兩岸青年提供了多元的交流平台,尤其台灣青年新世代對兩岸流行文化的興趣較為濃厚。因此,可積極探索發現並利用時代信息熱點為兩岸創設融合新“鏈接”,如針對流行文化風潮、奧運宣傳設置兩岸互動專區,就台灣同胞對大陸發展疑問專設線上解答專區,為台青暑期來陸旅遊提供特定觀光券(或特色優惠券)、開放短期赴陸帶薪實習線上申請平台等等,展現中國制度的包容性和現代性,讓台灣民眾在面對兩岸關係的相關事務上有多元的選擇,以“順心”消除“對抗”,減少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群際對抗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