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可獲得利益表達清晰化
以明確且可視化的融合利益為前提,吸引台胞加入兩岸融合發展大局。不斷擴大的兩岸經濟實力差距確實讓部分島內民眾摘掉了“有色眼鏡”,以客觀的心態看待大陸,並樂意分享大陸的發展。但對於大陸惠台政策的看法仍聚焦在“主要受眾為在陸台胞”,島內台胞有感度不高。若要鼓勵更多的台胞參與大陸的發展,最好能夠把島內民眾真正關切的問題正面表列,以通俗化、簡潔化的方式讓他們知道兩岸融合發展是什麼,參與兩岸融合發展後,他們具體能獲得什麼利益。對此,基於主流民意的發展特性,可考慮在台灣民眾關注的司法正義、錢權政治、媒體自主性、人權、養老就業、子女教育及居住保障等方面加強系統的說明和報導,以官方的聲音強有力地保障解決這些問題的可操作性。並考慮提供制度性保障,充分展現“利益可視化”、“規範有效性”,確保台胞可以通過參與兩岸融合發展大局獲得“事實平等”與“法律平等”的對待,消除台胞赴陸疑慮。
(四)從社群認同到民族認同的階段化更進
結合“台灣人”認同快速增長背後的思維邏輯,可以發現相比制度認同、政治認同,社群認同和民族認同更容易被台灣民眾接受。因此,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進程中,可著重突顯兩岸融合中的社群認同部署,包括兩岸醫療長照產業、社區總體營造交流合作等,推動兩岸朝向彼此生活方式與社群理念層面上的融合,減少強調兩岸社會發展及政治認同的差異化舉措。隨後,在形成了社群認同的基礎上幫助島內民眾構建從“小兩岸”到“大中華”的格局觀念。借助官方發言、社群媒體、學術研討、經貿交往等多渠道突出在面對國際亂局、變局的風險挑戰時,中華民族所展示出的蓬勃動力,強調台灣民眾的參與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以提高台灣民眾從參與兩岸融合到助力民族振興的歷史使命感和現實責任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