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不該讓“附加費”成為糊塗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18 07:39:27


  有一種收費叫“附加費”,出台一個規定,就可以搭便車,在正常的收費上附加收取一定的費用。

  記者調查發現,在關涉民生的水、電、汽油價格中,“附加費”現象普遍存在,且各地標準不同,項目易增難減。按2013年全國用電量初步估算,僅電價“附加費”一年可達2000多億元。這些“附加費”到底該不該收?它們最終流向了哪裡?

  有專家說,“附加費”源於計劃經濟,主要由政府進行資源定價,造成某些重要資源長期價格偏低,額外收取“附加費”是一種價格補償。若只如此,還算公道,買家也不能老占賣家便宜,顯然這不是“附加費”的全部內涵,譬如眾所周知的“教育附加費”則屬另外一種情況。

  要說“附加費”之過,最大莫過於它是一筆“糊塗賬”。其“糊塗性”至少包括以下幾個層面:一、合理性糊塗。有些“附加費”或許是合理的,是對定價過低的成本補償,有些則未必。譬如藏於水價中的“污水處理費”,有些地方根本沒有進行污水處理或處理率很低,收費的合理性就當存疑。二、合法性糊塗。按照相關規章,制定和調整公用事業價格、公益收費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時,應進行公開聽證,而多少“附加費”在制定時,經過了聽證程序,聽過老百姓意見?這只是合法性不足的一個方面。三、繳納糊塗。作為繳納者,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日常生活、消費中,繳納了多少種“附加費”,也無從判斷那些是合理的,哪些是別人強加的霸王條款。四、使用糊塗。按理說,專款專用是“附加費”最起碼的要求,事實並非如此,被當作“唐僧肉”現象屢見不鮮。審計署數年前對50個縣教育經費進行審計時發現,有20個縣存在擠占、挪用教育附加費現象。也就是說,一些取之於民的“附加費”結果是“用之於官”。五、價格信號糊塗。夾雜了“附加費”的價格傳導出來的信號是扭曲的、失真的,從而影響決策判斷。

  如此以往,“附加費”快成百姓的“附枷費”了,因為哪怕向企業收取的各種“附加費”,最終還是被計入企業成本體現在產品價格中,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依法治國落實到收費這個點上,就是依法治“費”。面對包括各種“附加費”在內的大量收費行為,有必要進行一次大梳理:那些經過法律授權的、有一定合理的收費可以通過“費改稅”的方式而繼續存在;法無授權即為禁止,那些目的不明確、用途不確定、有亂收費之嫌的收費理當毫不猶豫地取消,通過減費為百姓減負。(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連海平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