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製造”在南非的命運

http://www.CRNTT.com   2010-07-12 10:12:26  


 
新聞鏈接:

馬光遠:世界杯、嗚嗚祖拉與中國製造的衰落

2010年06月28日17:21財經網 作者馬光遠(經濟學博士)

  中國足球隊繼續缺席南非世界杯,但中國元素卻無處不在:從比賽用球到球衣,球網,嗚嗚祖啦,球哨,球鞋,球襪,乃至於球迷的假發,無一不來自中國。用阿達迪斯生產負責人馬科夫斯基的話說,通過中國製造的比賽用球“普天同慶”,“中國將參加每場比賽。”

  然而,“中國製造”大規模滲透,引發的更多的國人的反思和憂慮。出現在世界杯上的這些“中國元素”,與其說是中國製造的代表,毋寧說是反思的鏡子:

  一是利潤被壓薄至極限。以大放異彩的“嗚嗚祖拉”為例,款式各異的“嗚嗚祖拉”出廠價一般是在0.6元到2.5元,而在南非可以賣到20蘭特(約合17.7元人民幣)到60蘭特(約合53.1人民幣)不等,中國加工企業獲取的利潤不到5%,如果再考慮到環境成本等諸多因素,“嗚嗚祖拉”是名副其實的賠本賺吆喝;

  二是,哈爾濱啤酒和英利集團作為首次成為世界杯官方合作夥伴和贊助商的中國企業,其營銷思路卻飽受質疑。一些人認為,哈爾濱啤酒的市場純粹在中國,卻拿不菲的資金到南非去做廣告,讓人莫名其妙,而英利集團,這個連中國人都很陌生的從事新能源的企業,在業績虧損的情況下,卻拿出5個多億的資金砸向世界杯,更是讓人覺得打了水漂。

  第三,至於南非各街頭由中國廠商提供的轉播賽事的大屏幕和體育場用的格力空調,更是被指為“出場”而代價不菲。這樣,在經濟界,“中國製造”似乎比中國足球更加無厘頭,微不足道的利潤,莫名其妙的營銷,即使真的“參加了每一場比賽”,就能為此而彈冠相慶嗎?的確,相對於虛妄的狂歡,這種反思和冷靜的價值更彌足珍惜。

  不過,如果將30年前,甚至20年前的“中國製造”做參照系,還是應該承認,“中國製造”來到南非,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而來了之後面臨的尷尬,最多不過是被“葡萄牙狂進了7球”而已,相對於那些根本沒資格參與的,還是應該感到欣慰,也應該對這些勇敢的參與者給予足夠的寬容。當然,這絕不意味著我們不對此進行制度層面的檢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