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歐美危機下的經濟轉型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11-10-10 08:24:04  


 
  經濟轉型與政府職能轉變

  政府的職能定位是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性。

  問: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口的地位和作用是否需要重估?

  屈宏斌:中國的外貿順差已持續下降,去年降到3%,今年是2%,已處於基本均衡的區間,外貿失衡已不再是大問題。過去很多人把中國的外貿順差作為人民幣被低估的一個標誌,一直要求人民幣升值,對此我並不同意。若從過去更長的歷史時期看,內需投資及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除個別年份外總是在85%左右,那麼中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出口就成為一個問號。

  人們往往容易對經濟增長的原動力產生誤解,認為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實際上,長期來看,技術進步才是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來源。對於開放國際貿易並將本國產業與全球市場競爭銜接的國家,採用最先進的生產及管理技術提高效率,是其為在市場競爭中生存的必然選擇,出口增長通過技術外溢效應推動整體經濟的生產率有所提升。貿易作為正和博弈,使得所有實行出口導向戰略的國家能得以在發展本國經濟的同時不對其他國家構成傷害。這一點不僅對小型開放經濟體適用,對美、日等發達經濟體也是如此,對中國經濟也同樣適用。

  因此對於中國的貿易順差應放到更寬廣的發展戰略的視野中審視,應該看到,貿易順差不僅是一種貨幣現象,其背後所表現的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現代化全球生產體系的必由之路。從發展的角度看,我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除了繼續保持貿易順差之外別無選擇。而認為中國出口依存度已經過高,並據此將繼續推行對外開放國策與促進國內需求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對立起來,無疑是不明智的。

  問:為實現結構調整,哪些領域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宏觀決策應如何把握步驟、時機和政策之間的配套?

  文貫中:如果能夠推進戶籍、土地等關鍵制度的改革,那麼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就有希望。農村人口如果能夠在自願的基礎上實現真正的城市化,就會帶來大量的內需,這是完成增長方式的轉型的重要內容。經濟改革走到當前階段,面臨很大的經濟泡沫和社會危機,必須在制度層面有所突破。戶籍和土地制度的改革都會觸碰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需要宏觀決策者的魄力和決斷力。重新理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打破國有部門的壟斷地位,也都是結構調整的題中之義。

  遲福林:短期政策方面,要把消費主導作為經濟轉型的重要目標,並把提高消費率作為經濟轉型的約束指標,盡快取消服務業的營業稅、開放市場准入,這樣才能擴大就業和消費。

  同時,應盡快推進以下三方面的改革:一是收入分配改革。要加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讓居民對自己未來的收入增長有一個良好的預期,這對於居民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會產生積極影響。二是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目前以經濟總量為導向的中央地方關係,正是源於現行的財政稅收體制。進一步理順中央地方的財稅關係,將為消費的增長創造好的政策環境。當前,儘管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總體推進有困難,但在個稅方面已經有所突破,營業稅方面也可以相應的進行調整。三是加快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是發展服務業,促進就業、拉動消費的重要的主體。在當前貨幣政策緊縮的背景下,很多中小企業遭遇了融資困難,需要出台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優惠政策。

  在推進經濟轉型的同時,政府的轉型也應同步推進。政府轉型的方向是以公共服務為中心。政府的職能定位是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