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式養老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3-01-24 11:38:55  


 
  如前所述,美國的養老金出現盈餘也採取信托基金方式投資政府債券,但是這沒有增加政府養老金的支付能力,總體影響有限。

  理想的模式是,要麼通過徵收類似美國社保工薪稅實行完全的現收現付,強調公平和共濟性,要麼採用完全積累制,強調效率和自我養老。

  現在中國的問題是,既不是現收現付,又不是積累制,許多弊端由此產生。可是,任何改革都有路徑依賴,不能不考慮歷史和習慣,中國採用完全的現收現付是不現實的,目前的模式仍需延用。

  “多龍治水”式的管理體系,叠床架屋,機構臃腫,需要付出較高的管理費用。比如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2011年共實現淨利潤73億元,但是管理人員的報酬就多達10億元!全國社保理事會內部設有辦公廳、規劃研究部、機關人事部、機關服務中心等與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無關的部門。

  鑒於個人空賬嚴重、替代率不斷降低、養老保險體系安全性受到威脅等狀況,主張地方社保基金投資股市,實現快速增值,是管理部門的強烈要求。但是,這是一種風險甚大的選擇。從過去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的成績看,不是十分理想。

  更重要的是,股市沒有永遠的贏家,一旦發生虧損,誰來負責?所以,社保基金無論賺錢還是賠錢,都不合理。股市賺錢,只是一種零和博弈,沒有增加經濟中的儲蓄和投資,宏觀上和根本上也不會增加政府的支付能力。

  凱恩斯說:“跟潛移默化的思想相比,既得利益的作用是被誇大了的。”如果誇大機關公務員統一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阻力,一味顧及他們的既得利益,則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就是一句空話。

  王福重,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公平中國:開啟未來十年新奇跡的鑰匙》。

  (來源:BWCHINESE中文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