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宏觀調控九大新視角 解構經濟政策新理念

http://www.CRNTT.com   2013-07-25 08:51:05  


 
  視角2:合理區間論引導市場和社會形成穩定預期

  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範通貨膨脹。當經濟運行逼近下限時,宏觀政策將側重穩增長;當經濟運行逼近上限時,宏觀政策將側重防通脹。穩增長為調結構提供了空間和基礎,調結構將奠定長期穩增長的基石。另外,還要注意“上、下限”指標值不會一成不變,但在一段時間內應該是相對穩定的,市場和社會就會形成穩定預期。事實上,決策層“讓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政策意圖,不僅是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打下堅實基礎,也是為中國經濟更好的轉型升級和推進各項改革創造條件。

  視角3:轉型主導論標注宏觀經濟政策的主線

  當前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宏觀經濟政策的主線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點是調整經濟結構。

  轉方式、調結構有著豐富的內涵,並不是單純地壓縮過剩產能。例如,現在有一些進城農民工因無法在城市落戶,而不敢購買大宗耐用消費品,如果能給他們解決戶口,將極大刺激消費。又如破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將推進農業現代化,釋放內需潛力。擴大內需就是最大的調結構、轉方式。擴大內需的同時,還需要穩定和拓展外需。現在進口也在下降,而進口下的多就預示著將來出口還會下的多,所以國家也要努力穩定進口。

  把中西部地區發展起來,是區域結構優化的重要內容。目前,東部地區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9000美元,但西部地區才有4000多美元,貴州更是只有兩三千美元。沒有西部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這本身也是大的結構調整。實踐證明,順應經濟規律,打破條塊格局,推動區域融合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本身就能充分拉動和創造國內有效需求,激發內需活力。

  此外,產業結構調整是當今各國發展經濟的重要課題,雖然上半年中國GDP增速小幅微降,但卻明確了中國在產業結構優化方面取得實質進展的積極信號,特別是以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逐漸成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力量。

  視角4:創新驅動論定義調結構的重要內涵

  創新驅動型經濟是指那些從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目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拐點,企業的生存環境和其自身的生產方式要發生質變。這個變化中一個很典型的現象就是從短缺經濟下的粗放型要素驅動增長,轉入到以創新驅動、精細化管理、資源集聚整合、企業兼並重組為主的新階段。

  現代有很多企業已加強了創新驅動,比如機械企業在液壓設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市場困難的時候,企業增加研發費用,提高核心競爭力,也取得了好的效果。還有的企業通過引進國外技術、然後再消化、創新,進而推動經濟發展。總體來說,研發費用的上升、科技對經濟貢獻率的上升,都是結構調整的重要方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