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宏觀調控九大新視角 解構經濟政策新理念

http://www.CRNTT.com   2013-07-25 08:51:05  


 
  視角5:開放倒逼論打破舊格局變被動為主動

  以開放促改革是中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個關鍵所在。三十年來,我們不僅利用國際市場發展國內經濟,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國際接軌,推進改革不斷深化。改革需要動力,但形成改革動力絕非易事。歷史經驗也表明,當我們開放有大的突破時,改革動力就會增強;當開放遇到波折時,改革動力就會減弱。中國當年加入世貿組織時,也有很多擔心,但事實證明,通過開放能倒逼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激發企業活力,從而贏得話語權、主動權。

  不久前,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前往華盛頓,和美國財長雅各布?盧共同主持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該對話一大亮點就是中美雙方同意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為基礎,推動雙邊投資協定進入實質性談判。不可否認,此協定將給中國壟斷性國企帶來更多衝擊,而這正是倒逼國內經濟改革的最大動力。在某些領域國內壟斷已經嚴重阻礙了經濟發展,但利益既得者不可能主動出讓利益,這就需要國際規則來倒逼改革開放,從而降低民企准入市場門檻,參與公平競爭。

  視角6:持續釋放論保持政策連貫性降低政策依賴性

  近半年來,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出現了一定的新變化,調控框架和調控思路的創新所帶來的改革紅利正在持續釋放,這對於穩定預期、穩定信心將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而穩定的政策環境將釋放正確的市場信號,也為市場主體研判經濟形勢提供可靠依據,從而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和分析。政府宏觀調控不因經濟指標的一時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影響來之不易的結構調整機遇和成效,讓市場對政策的依賴性逐漸降低,進而更多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自我調節的作用,不斷增強市場活力和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與後勁,以促進經濟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此外,對於GDP7.5%的下限選擇原本也體現了政策的連貫性和調控力量的持續釋放。經濟增長從兩位數到2012年的7.8%,再平穩過渡到今年的7.5%,也是為了保持發展的穩定性,避免出現大的波動。

  視角7:內生動力論擴大內需培養消費新熱點

  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一般來源於擴大內需拉動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宏觀經濟學上有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說:就是消費、投資、出口。但是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在於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或者說是政府主導下的投資與出口,對消費重視程度不夠。但現在看來,即使是有效的宏觀政策,最多也只是刺激經濟增長的誘導因素,本身並不構成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而從資源禀賦和市場空間來看,儘管中國的人口、勞動力資源、市場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間,但卻很難自動孕育出經濟高速增長的內在動力機制。只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中小城市,調整城鄉結構,把城鎮化作為擴大消費的重點;提高勞動所得的比重,調整收入分配結構;要積極鼓勵創業,扶持中小企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老百姓的財富,從投資依賴轉向消費支撐,構建消費支撐型發展模式,擴大內需,經濟增長才會有不竭的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