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中國製造業大量企業倒閉陷入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08-12-16 00:05:23  


 
  高低結合的中國戰略

  一提到產業升級和轉型,很多人就想到高科技,認為製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夕陽產業,應該全面淘汰。這種看法有失偏頗。

  很多人想起美國經濟,就想起微軟、Google或金融衍生工具,但事實上,一系列數據顯示,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國,產出幾乎占全球產出的1/4。1987~2005年間,美國製造業生產率增長了94%,而其他部門的生產率只增長了38%。在過去十多年中,製造業在美國整個經濟結構中所占比重雖沒有變,仍為約20%,但美國製造業的面目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主要體現在其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采納新技術的步伐不斷加快。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資助的研究顯示,早在1998年,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系統、計算機局域網、即時庫存管理等技術在美國製造行業中的普及率均已超過50%。目前,美國製造業產品中有12%通過電子商務方式出貨,在所有工業部門中比例最高。2002年,美國國家先進製造聯合會的一份報告認為,製造業仍是美國經濟增長中最強勁的“發動機”。

  製造業在90年代的複興,對美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最直接貢獻體現在推動技術進步方面。製造業本身不僅是高新技術的“消費者”,更是技術創新的“投資人”。1990年代後期,美國製造業的研究開發投入增長速度超過了服務業,在工業界總研發投入中一度占據了80%的份額。整個20世紀90年代,美國製造企業在信息技術上投資數千億美元。製造業成為這一時期美國奔湧的高技術產業大潮背後的驅動力。

  而日本、德國、法國等經濟強國,無不擁有非常先進的製造業。日本在中國投資生產的多是日本人自己不做的東西,這些部分轉移到中國來,日本的工人們就可以騰出手來從事科技含量領先而附加價值更高的產品。因此他們根本不擔心中國由於廉價勞動力帶來的產量上的壓力,他們安心於質量上的領先和技術上的超前。

  當然,從造鞋、造衣服直接躍升為造電腦或做金融,這樣的成功經驗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對中國而言,現實的做法是立足製造,在保留一定數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同時,要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實現在產業鏈上的提升。未來仍然會有大量企業製造衣帽玩具,但應該有部分企業擁有自己的品牌和獨家技術,有相當部分企業從事醫療器械、機床、飛機等科技含量高的製造業。這樣一種立體化的製造業格局,才是中國未來的努力方向,

  對於中國來說,不能放棄製造業的一個很現實的原因是就業,因此多數地區仍然要盡量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經濟學家樊綱就認為,中國要不要成為世界製造中心是一個應當予以肯定回答的問題。有人認為世界製造中心是貶低了中國,中國應當成為科技中心。但是,即使中國成為科技中心,也還必須是製造中心,否則,幾億農民進城幹什麼?中國一定要好好做一個製造業大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