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中國製造業大量企業倒閉陷入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08-12-16 00:05:23  


 
  林江教授認為,這是東莞轉型繞不過去的一個關鍵步驟:“東莞的鎮街經濟在經濟景氣程度較高,加工製造業還是處於全盛時期的時候,是沒有問題,甚至還有體制上的優勢,但是這種諸侯割據式的村鎮管理體制的弱點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沒有產業的集中顯示度,尤其是當我們強調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產業的時候,需要一個相對集中的鎮街來體現產業服務業對於製造業升級轉型的支持,但是現有的鎮街管理體制卻不利於打造這樣有現代產業集中度的鎮街。”

  “削藩”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在現有的32個鎮街之間進行重組,減少行政單位的數量,解決政令不暢通的問題,從而節約行政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這是一種典型的“削藩”的思路,很多專家提出過類似的建議。

  “這種思路最大的特點是通過行政強制的手段集權,加強市委市政府的權力,降低鎮政府的阻力,”東莞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會秘書長、《東莞經濟》主編李智勇說,“假如把32個鎮街簡化為16個或者8個,那麼究竟改變了什麼呢?只是減少了鎮一級的行政單位,但並沒有創新資源集約利用的制度設計和運作方案。村組的數量和問題並沒有改變,現實的問題是土地被村組緊緊地握在手上,被固化了,市鎮村社之間沒有建立利益共享的分配機制,資源不能很好地流動起來,結果總是權力大的想強壓權力小的做事,權力小的則想方設法消極抵抗。”

  “削藩”之後,市和鎮之間利益博弈的對象是減少了,吃飯的班子數量壓縮了,但現有衝突的根源並沒有真正解決。人們需要探索的是:在不改變現實行政區劃格局的情況下,有沒有一種模式可以把市、鎮、村和組之間的利益協商統一起來,通過創新制度設計的思路,從短期效應、中期效應、長期效應三個角度提高資源利用的綜合水平?

  對此,李智勇建議,通過鎮、村和組之間的充分協商,形成一種新的合作機制,對現有這些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收益權進行合理評估,相對確定不同區位、不同用途土地收益權的流通方式,然後對土地上的房子進行成片改造,以科學規劃、相對集中、合資建設、統一管理、按股分利的方式,把分布於同一個鎮內部不同村組之間同一行業的工廠集中起來,在某一個相對優勢較為明顯的村搞主題工業園區或生活園區,這樣,提高了單位土地面積的投資強度,進而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再進一步推進優勢產業的集群優勢與產業鏈的完整性,把單一企業需要支付的邊際成本變為同類企業的邊際成本。

  如從治理污染的角度來看,就會把原來不同企業不同源的污染變成了同類企業的同源污染,把原來不同企業自行解決的治污問題變成了一個主題工業園區的公共治污問題,大大降低了大批同類企業的治污成本,提高了污染治理和再生利用的水平,收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效益。

  “這樣一來,資源利用的機制得以創新,效率大幅提高,制約東莞經濟社會發展的利益衝突就會迎刃而解,整個東莞的資源配置就會更加優化,這不就自然而然轉型了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