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香港保險業的最佳出路在中國內地

http://www.CRNTT.com   2010-12-09 08:11:51  


       保險增長計入GDP增長概念上與內地有所不同

  關浣非:現在雖然香港經濟不甚理想,但像去年財產險比08年的增幅還高了7%。香港稱其為一般保險(generalinsurance),就是這個一般保險的增幅,還超過了7%,那麼就是說它對香港經濟還是有它自己特定的貢獻的。未來醫療保險中央化的一些設計安排,我預計香港保險公司將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記者:我想明確一下,保險業相對於GDP,在屬性上是增加財富的還是消耗財富的?

  關浣非:如果從香港的統計,香港是把保險業的增加值的部分,看成是對GDP的貢獻。但是你要從中國內地傳統的政治經濟學來看,它則是不創造價值的。如果按照馬克思的再生產理論,它是不能計入GDP面的。

  記者:就是跟內地的視角是不一樣的。

  關浣非:西方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經濟學是存在這個差異的,比如香港就是計入了GDP,所以保險深度就是“保險費佔GDP的比重”--它是這麼一個提法。

  香港本身就是一個經濟結構高度輕型化的經濟社會,它的服務業佔比超過了80%,所以要是不計保險業的話,那些GDP是哪來的?對吧。

    香港是一個保險業接近飽和的市場

  就整個保險業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而言,它是社會財富管理的一個重要領域。原來早期就是賣水火保險,做補償,現在已發展成全面覆蓋社會。因為香港整體經濟已經進入到了靠財富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階段,所以它大量的財富要分流,有的去了銀行,有的去了資本市場,有的去了保險公司。保險業在香港經濟體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專業角色。

  第二個情況就是,香港保險業市場的發展狀況,我個人的看法是一個基本趨於飽和,或者說接近於飽和的一個市場。這個市場從特點上看,一個是市場的集中化程度非常高,比如前十家財產險公司佔市場份額應該超過了50%,壽險也是一樣;另一方面,這個市場已經瓜分完畢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