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香港保險業的最佳出路在中國內地

http://www.CRNTT.com   2010-12-09 08:11:51  


 
     香港可以做內地企業國際化試水的橋頭堡

  記者:“走出去”已經成為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香港保險業對內地企業走向國際,能夠起到甚麼作用?

  關浣非:香港這個地方對內地各種不同類型企業的重要意義在哪裡呢?我認為它應該是中國企業國際化、進行國際化試水的橋頭堡。如果在香港你都做不好的話,很難說到其他發達國家還能有一個很好的發展。

  隨著香港回歸,香港市民對中資機構的認可程度也在逐漸地提高,一些中資機構對現在的市場機制的認識也在不斷地加深。加上地緣的、文化的優勢,中資企業反倒有機會、有可能在這得到發展。而在其他的市場,說實話,當地對你這個企業的認可程度,對於你有沒有相當的專業能力去管理這個企業,挑戰性會更大一些。所以我認為,中國的金融機構、中國的企業進行國際化試水,香港都是一個不錯的橋頭堡。

  但是對香港的金融機構來說,包括銀行、保險等,未來的發展會受到香港市場空間的局限。如果能夠進入內地的話,憑藉其自身的經營效率、專業管理能力,當然是一個好的抉擇。但是目前遇到的制度障礙,比較難以突破。比如說,首先是門檻的障礙。外資保險公司要投資內地,有一系列的標準:比如兩年的代表處設立時間,、三十年的經營歷史、五十億美元的資產規模--這樣香港本地保險公司,沒有幾家能夠達標準的,根本進不去,只能幹著急。

  所以我曾經提過建議,就是能不能讓香港保險公司用“抱團”的方式進入內地,即允許若幹間香港保險公司組成一個投資體一起進入內地?不然的話,就算有CEPA的一些安排,香港本地的保險公司都進不去。另一個,香港保險公司去內地發展還面臨著一個專業能力的挑戰,也就是說,你能不能派出那麼多相當層次、既熟悉內地市場又對內地文化有很深把握的管理人員呢?有的時候,文化的衝突其實對企業經營會有很大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