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香港保險業的最佳出路在中國內地

http://www.CRNTT.com   2010-12-09 08:11:51  


 
  記者:就是說,香港本地保險公司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關浣非:都受到限制,甚至包括銀行。現在銀行門檻調低了,WTO是200億美元,CEPA的安排給香港的銀行規模降到了100億美元。但是也有問題啊,不單是錢的問題,你的管理人才、你的技術,還有文化上的東西都有不協調之處。

  我注意到,渣打銀行已經進去了,一些華資銀行,像永隆已經進去了,東亞,等等。銀行可能快一些,保險這邊現在是很弱。所以保險是急於釋放它這個專業能力。

  我剛才講了,香港已經是一個保險業供過於求的市場,一部分的主體要退出,那它的資本和專業力量都要找出路。從現在來看,最好的出路就在中國內地。如果看內地去年保險業的GDP佔比這一塊,保險深度排名才64,佔GDP的比重3.1%,人均保費才121美元--香港都到了3304美元了。從這個方面看,內地的保險業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保險本身是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幹保險的往其他行業轉移,有時候會有一個專業技術上的障礙。總不能讓他去搞投行吧?

  我認為,香港保險業未來的出路就是進入內地市場,而一些保險公司本身的資本實力、資產規模還達不到CEPA的這個門檻,那就需要有一種變通,即允許香港的保險公司能夠“抱團”進入內地,資產集合在一起。

  此外,香港應當在為包括內地在內的大中華地區提供再保險服務方面做足文章,內地目前再保險技術應用水準還不高,香港無疑在這方面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香港保險業的一個長遠發展目標應是亞洲區的再保險中心,中期起碼要成為大中華地區的再保險中心。

     關浣非小檔案:

  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後。中國太平洋保險(香港)有限公司創建人,曾任董事總經理(1994-2000);中國交銀保險有限公司創建人,任董事長兼行政總裁(2000年至今);交通銀行香港分行副總經理(2000-2008);交銀康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2010年1月至今)。專著有《現代銀行結構經營研究》、《一國兩制下香港經濟增長研究》、《經濟結構變化與都市經濟增長》、《保險利益論》、《保險與保險法》等八部,譯著《保險欺詐》一部;曾獲省部級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