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誰幹掉了林彪“256”專機?(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30 10:21:11  


圖為民航退役的三叉戟。注意機翼與機腹幾乎在一個平面上,在野外不用起落架迫降,不可避免的要使機翼摩擦到地面,從而引燃機翼內的剩餘燃油。潘景寅不可能不知道帶油迫降是自尋死路。
 
  三、256大拐彎之謎

  256起飛以後,航向先順著山海關機場跑道方向(244度)向西南飛行了4分鐘,來到山海關西南40公里,林彪剛剛離開的北戴河上空(林立衡、張寧都聽到了飛機聲音),然後緩慢異常地轉了一個大的出奇的弧度向西北(310度)飛去。

  康庭梓寫到:“從零時32分起飛到46分,在14分鐘的時間內,飛機從244度右轉彎到310度,共轉了不到70度,這個轉彎動作在地圖上畫出了一個很不均衡的大弧線。對一個飛行員來說,用多於平時十幾倍的時間,用如此怪異的加入航線的轉彎動作,在他一生的飛行中,恐怕都不會發生。”對於這種現象,康文認為“雖然無法知道當時駕駛艙內發生具體爭執與鬥爭的情況如何,但是從飛機航跡上看,飛行員操縱飛機不是向西飛,就是想掉頭往東,竭力回避向北叛逃的航向。可見潘景寅即使在林立果逼迫下,也在想方設法與其周旋,雷達屏幕上的航跡是有說服力的。”然而這就與康文中前面分析的潘景寅為執行林立果叛逃命令而不顧航行安全,有意拋下部分機組成員相互矛盾了。既然對於林立果的命令,潘可以置飛行安全(包括自己生命的安全)而不顧,甩掉副駕駛等人,這裡怎麼又成了“可見潘景寅即使在林立果逼迫下,也在想方設法與其周旋”呢?可見康文在邏輯判斷上的混亂和不合理。

  如果是潘景寅在同林立果周旋的話,這樣做是毫無用處的。林立果學過駕駛直升飛機,懂得機上一般儀表常識,對於羅盤這一飛機通用儀表應該是很熟悉的。當林立果命令潘轉向時,潘敷衍了事只轉一點就不動了,林立果馬上就會發現潘有不願外逃的意向,此時林立果必然會監視潘景寅立即把航向調整到外逃的 310度航向,決不會允許潘繼續磨磨蹭蹭,似轉非轉地白白消耗掉本來就不足的燃油。因此開始一段的慢轉,還勉強可以解釋為潘的不情願,而後來的幾段慢轉彎就不能這樣解釋了。康庭梓可以辯解說,林立果看不懂或者沒看到羅盤,不知道潘是在慢轉彎。如果是這樣,反正林立果不知道飛機是在朝哪個方向飛行,那又何必多此一舉慢轉彎呢?

  在本文的開頭一段已經分析出潘景寅是林立果線上的人員,他早就已經上了“賊船”,此時即使想下船也知道自己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了,不管是真心保林也罷,還是迫於無奈也罷,潘只有一條路跟林立果死心走到黑了。林立果指到哪潘景寅就飛到哪。然而那為什麼又有這麼奇怪的大弧度轉轉停停的拐彎現象呢?合乎邏輯的分析是,林立果和潘景寅在合作,以這種緩慢的轉向方式來欺騙飛機上的某些乘客,不想讓他們覺察到飛機正在改變方向,飛向西北方向!

  乘過飛機的人都知道,飛機在轉彎時機身要發生傾側,雖然身體感覺不到這種傾斜,但窗外的地平線會發生明顯的起落現象,即使在夜間,看到地平線的變化,乘客也會明白飛機正在轉彎。而9月13日凌晨(實際上就是9月12日那天的後半夜)半彎月亮正在東南方向的地平線上,讓人很容易就能看到地平線。因此如果256正常轉彎的話,機上人員很容易就可以覺察得到。為了隱瞞飛機轉彎的現象,林立果(葉群)刻意安排潘景寅在向西南飛行了一段之後,再以很難讓機上人員覺察得到的極小傾角緩慢而堅定地將航向轉向了西北。如此小心翼翼的轉彎,如果不是特意留心,機上的乘客是很難覺察到飛機正在改變方向。

  飛機上除了林立果和潘景寅,還有林彪、葉群、劉沛豐、楊振剛以及三名機械師。葉群和林立果可以說是外逃的同謀,無須隱瞞什麼。劉沛豐是林立果的死黨,也無須欺瞞。楊振剛這個人很有意思,不知道為什麼作為一個司機也上了256。如果他也是“林派”,當然跟著林彪走就是了,飛機飛向哪個方向,他不會關心。即使他不是林彪線上的人員,作為一個很少乘飛機的下層工作人員,很可能根本就不會知道飛機拐彎,即使覺察出了也不會知道飛機在飛向哪裡。

  這樣一來,林立果(也包括葉群)想要欺瞞的乘客就只剩下林彪和三位機械師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