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如何對資產管理進行統一規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08 23:11:45


  ●自2012年中國證監會推出資管新政以來,資管業大幅發展,但快速發展導致的失衡風險令行業亟待監管體系化。各家監管機構已然推出的措施需要統一整理,已經成為各方的一項共識。

  ●當前資管監管的重點思路應當是:打擊缺乏技術含量、單純憑牌照出借通道、坐地生財的偽經營模式,防範對貨幣宏觀流動帶來風險的過度加杠杆行為,限制通過不必要的多層包裝來為非商業目的服務的複雜交易安排。堵不如疏,不宜簡單通過金牌禁令予以規範。

  ●整體性的資管業法律制度安排的完善,還需要等待信托法、證券法、基金法等上位法的修訂協調,而無法在短期內通過監管機構來完成。

  據多家媒體報道,自2016年底起,主持金融安全大局的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在國務院支持下,協調國務院法制辦、三大監督管理委員會、外匯管理局,牽頭主持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春節前已經向“三會”做過征詢。統一性資管規範出台箭在弦上。

資管統一新規的必要性

  自2012年中國證監會推出資管新政以來,資管業大幅發展。2012年底資管業總規模不過是27萬億元。到了2016年底,若算入通道類業務的重複計算的話,資管行業總量已超過100萬億元。其中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業務規模最大,有52萬億元;保險公司雖然最近在股市幾個案例中表現凶猛,但資管規模尚只有1.7萬億元;信托資管為18萬億元;銀行理財產品則有30萬億元。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估計,到2020年,資管規模將超過170萬億元。

  各家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并非并行不悖地各自發展,而是陷入了交叉和混戰局面。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期貨公司、銀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乃至互聯網企業均加入了角逐。其中不少資管產品在資產端并未經過審慎的盡職調查和篩選,在資金端則認錢不認人,不考慮投資者在風險承擔方面的適格性。甚至在產品設計上互相嵌套,有將近一半規模的產品是用一個資管產品去投資另一個資管產品。在此過程中,融資杠杆不斷放大,透明度不斷降低,債權和債務資金流的期限錯配問題加劇。利用監管分割的背景鑽空子的套利橫行,亂象頻出,影子銀行規模劇增,金融系統性風險加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