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螺旋藻兩次抽檢為何“大變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2 17:15:52  


 
  3月30日凌晨,國家食藥監局對外公布的“最新抽檢結果”顯示,原先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產企業剩下1家產品“不合格”,原先8家“內容物欺詐”的魚油產品變為3家假冒、剩餘5種檢查結果未予公布。

  記者調閱國家食藥監局以往公布的檢測數據通報時發現,通報一般包含有檢驗標準、檢測數據等具體內容。在國家食藥監局這次的對內、對外抽檢結果通報中,沒有上述內容。

  對於大相徑庭的兩次檢測結果,國家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解釋:25號和27號通知中列出的“問題產品”是“可疑待查的產品”,而非科學檢測後的“不合格”。

  童敏在接受記者面訪時介紹,在上述兩個通知發布之前,該局的確對這些螺旋藻和魚油的問題產品進行了市場抽檢和平行檢測(第三方檢測),並發現了重金屬超標、內容物欺詐等問題。

  記者從多個渠道獲知,國家食藥監局的首次檢測結果被媒體曝光後,多家涉事企業即進京“公關”。

  某涉事保健品公司市場總監曾向記者表示,國家食藥監局下發內部通知中所述該公司螺旋藻片鉛、砷、汞監測不合格的內容,只通報了檢測結果,沒有相關檢驗報告,“程序上有問題”。

  該市場總監帶領技術主管於3月29日赴京。他向記者坦言,已與主管部門“溝通”,並對記者說:“如果官方最新的結論出來,希望媒體能給我們做些幫助。”

  當記者問及官方最新結果何時公布時,其表示“相信會加速出爐”,隨後又致電記者稱:“很快會有正本清源的東西出來,應該可以搞定,沒問題!”

  次日凌晨,國家食藥監局發布第二次抽檢結果,包括該公司產品在內的大部分螺旋藻產品,鉛含量均變為“合格”。

  在國家食藥監局最新的抽檢結果中,螺旋藻保健食品鉛含量執行2.0mg/kg的標準。而在一個月前,專門負責保健食品審批的國家食藥監局保健食品審評中心相關人士和審評組專家多次告訴記者,應嚴格執行《保健食品國家標準(GB16740)》中規定的0.5mg/kg的標準。

  針對“檢測標準”的關鍵問題,張晉京解釋:國家食藥監局對藻類中鉛含量的監管標準隨劑型的變化而變化,“普通劑型”的鉛含量標準為“≤0.5mg/kg”,而“片劑”等劑型因原料濃縮後易致鉛含量升高,故放寬為“≤2.0mg/kg”。

  記者查閱獲知,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保健食品國家標準(GB16740)》明確規定:對於重金屬鉛含量的監管標準,除“固體飲料”(如麥乳精等)和“膠囊”兩種劑型適當放寬至“2.0”外,其餘劑型一律以“0.5”作為判定標準。

  此外,國家認監委《保健食品GMP(良好生產規範)實施指南》明確了“片劑”、“膠囊”、“固體飲料”分屬不同劑型,並分別制定了不同的生產工藝流程和潔淨區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