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難道“刁民”真的那麼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28 14:44:09


  有報道說,陝西旬陽縣近日因一項“纏訪者進入縣志留‘惡名’”的舉措備受關注。除了在縣志上留名,當地還要求“縣電視台要制作評論節目,讓公衆知曉,讓社會評議。”

  可問題是,信訪權是有中國特色的,最傳統、最貼近民生的一項公民權利。具體行為是合法還是非法,只有司法部門才能作出判斷。地方政府哪來的權力給出答案。有評論就認為,無論是讓“無理纏訪”在電視台曝光,還是納入縣志,其背後不過依然是某種“貼大字報”式的陳舊思維在作祟。在提倡治理現代化的今天,這樣的方式已然讓人有今夕何夕之惑。

  中央信訪局曾調查統計,現在群衆上訪的問題,80%都有一定的道理。小馬飛刀以為,老百姓上訪或者求見官員,說明他們信任政府、信任官員,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化解積怨和解決難題。官員只有加以重視,積極處理,才能順遂民意,贏得民衆理解,捍衛政府公信力。否則容易引發民衆對政府的不滿,從而使小事變大。中紀委原書記吳官正在《民貴泰山》一書中說:“要善待上訪群衆,群衆有事不找我們,問題就嚴重了。”這句話頗有深意,富有現實價值。

  我們看到,上訪中,有反映被強拆的,有反映土地被剝奪的,有反映冤案的,各種問題都有。這多少反映了社會矛盾的廣泛和尖銳。反映了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不暢。如果社會比較公正,就可能不會產生這類問題,如果地方官員比較負責任,這些問題就會通過行政的方法加以解決;如果司法系統比較有效和清廉,人們可以通過法律進行解決。只有當地方上實在無法解決的情況下,人們才不得不離鄉背井,赴京上訪。因此,要想真正地解決上訪問題,是需要整頓吏治、加強民權、疏通言路、整頓司法等途徑來解決的,光靠“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最後想說的是,如果真要把當下的纏訪者記錄在縣志中,那麼當下決策失誤的、貪污受賄的怎麼辦?官員出了問題,敢不敢寫到裡面,當地的電視台敢不敢立馬評說一下?如果敢,那還真讓人有些意外。(來源:蘭州晚報 作者:小馬飛刀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