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光明網刊載作者韓和元的文章說,林永青先生在與《當中國統治世界》作者馬丁.雅克對話中,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命題,他說:“作為價值認同或者行為習慣的文化,是一個民族最後的生存和發展驅動力”。殷海光先生從世界觀是一個民族或群體所定的文化公設(cultural axioms of groups)這一假定出發,將林先生所指的這種文化的表述定義為世界觀。在殷海光教授看來“世界觀(weltanschauungen)是吾人對於生命、社會及其制度之全部展望。世界觀又是一個價值體系。這個價值體系是以全體為對象,或以已知的或可知的東西為對象。”
對於林先生的這一觀點顯然雅克先生顯然是認同的,他說“現代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我認為這其中有兩種主要的壓力,或趨勢,這來自於技術的本質,競爭的本質。國際化市場正在興起,這種壓力與西方化有關。西方占據著主導地位,所以最先進,擁有強大勢力和非常現代化。
要成功地完成現代化,必須考慮到真實的地點、真實的社會、真實的環境、真實的文化等條件,和當地國情相結合。現代化的成功必須扎根於當地文化,只有在本土文化中成形,並且隨著本土文化來轉變,現代化才有可能成功。”
那麼雅克先生所認定的中國本土的真實的文化是什麼呢,雅克先生的定義是“中國人有很強的中央帝國(middle kingdom)心態”。他更進一步指出“中國人認為自己的文化和民族是世界上優秀的。歷史上,中國人就強烈地希望用自己的文化符號和理念,而不是武力,為世界設立秩序。”
於一個西方人而言,對於中國的世界觀的這種定義,雅克顯然不是第一人。事實上早在一九六三年論及中國歷史研究裡的推廣之應用時,Arthur F Wright對此亦做了一段陳述。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