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孔子在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6 09:32:50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初到美國交流的時候,四川外國語學院教授張濤總覺得美國人對中國缺乏“基本的了解”。有一次,他告訴美國的朋友,自己的家鄉是四川廣安,“那裡是鄧小平的故鄉”。

  “誰是鄧小平?”對方一頭霧水地問。

  當時,張濤正在查閱早期的美國媒體資料,希望研究“美國民族意識的形成”。可沒想到,在這個“純美國”的學術領域裡,他竟然發現了中國文化的痕跡。

  2005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圖書館,張濤偶然翻到了一份1743年的《紐約周報》——當時的美國還沒有獨立。這份內容簡單的報紙只有4個小版,可占據整個頭版篇幅的,居然是一篇名為《孔子的道德》的文章。裡面對中國崇尚儒學、言必稱孔子的行為作了不少介紹。

  儘管多年來致力於研究美國文化,張濤仍然覺得非常意外。“你們美國人這麼早就知道孔子了嗎?”他向系裡的美國同事詢問。

  同事也沒有給他滿意的回答。事實上,他們儘管都對孔子有所了解,卻很少有人關注更深入的內容。

  “要不,你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吧。”一位同事建議。

  在那之後,張濤花了7年時間,在15家美國報紙上收集了近萬篇涉及孔子的報道,從中分析美國媒體塑造孔子形象的變遷。最近,他把這些研究寫入了一本名為《孔子在美國》的書裡。

  近代以來幾乎每一任美國總統都會受到“來自孔子的批評”

  根據書中所記載的報道,在美國,孔子的形象並非僅僅是一個中國的古人。美國媒體不僅會提到他的名字,還會引用他的言論,評價國內的新聞。

  甚至,就像古代中國的統治者常常需要忍受言官的諫言一樣,在當今美國,總統也需要忍受一些“來自孔子的批評”。

  小布什曾經因為言語含糊、用詞不當,被《紐約時報》撰文批評。這份美國最有聲望的報紙稱:“孔子說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小布什的行為恰恰是這句話的確切寫照。”《舊金山紀事報》幹脆建議,小布什應當“聘請一名深得孔子精髓的人作為家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