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張大春看李白:有國際經驗的自媒體詩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9 11:43:29  


 
  現代小說的發展已經很疲憊。無論是以故事情節為主的,還是以寫實題材為導向的,是重視愛恨情仇,是重視社會的,都很疲憊。有沒有可能寫出不像小說的小說?之前我在《城邦暴力團》中已經做過這樣的嘗試,這一次做得更徹底一點。我盡量讓它看起來像客觀敘述的狀態,不要像小說,或者不要打開就是撲鼻而來的“小說”氣。怎麼去掉現代小說的氣息?它就變成了融合野史、傳記、小說、詩論的東西。

  南方周末:你寫李白要做怎樣的準備?

  張大春:李白學是個顯學,史學界、文學界,搞宗教學、民族學的都在談,是一個大題目,材料或者研究都不匱乏。材料上可以說沒有什麼特點可以講,任何關於李白的題目都有,只是莫衷一是而已。我就想辦法找到觀點和角度,拼凑背景來凸顯主體。主體材料沒有多少。他的傳記材料、回憶材料、自述經歷,這些都不多,幾篇材料而已。但是他的背景材料很豐富,襯托出來就找到了。

  南方周末:什麼樣的背景材料?如何襯托?

  張大春:舉一個例子,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游歷行走最遠的詩人,中原地區他幾乎都跑遍了,台灣地區沒有來過。這麼廣泛的行腳怎麼走?水路還是陸路?他曾經說,他一年花了三十萬錢接濟寒士。這個錢什麼概念?五個錢一鬥米,六萬鬥米差不多是一個刺史三四年的薪水。三十萬錢怎麼攜帶?那個時候沒有鈔票,也沒有票號。只有一個可能:他的父親是一個行商,各地都有債務,他有借據,到各地去變現。而且債可以換債,用書契交換的方式可以取得大量的現錢,應該是這種方式。

  我也考察他父親從行商到後來甚至經營的是一種類似現代物流的行業,因為他的哥哥在九江,弟弟在三峽,都有自己的事業。九江、三峽是長江航運的兩頭,是河運的重要樞紐。他出三峽卻沒有直接去找他的兄弟,同時他在一年之內花了三十萬錢——我估計他本來帶著錢要去給哥哥、弟弟的,結果都花掉了,不然說不通。

  多年之後他才在詩裡面提到:“兄九江兮弟三峽”。你去拼凑他的詩和背景,最後得出來他的行腳路線。他現在也有年譜,像《李白詩文系年》,對照那些找原因,找不到原因只有猜。

  再比如,他是在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大概四十歲的時候,第一次真正進宮。早在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他就已經去過長安,可是沒有機會進宮。沒有任何勢力肯定無法進宮,可是他兩次進宮之後,都交了很多朋友。所有和他進宮關係密切的人,大都有一個背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的道士或者信道者。司馬承禎、吳筠、玉真公主、元丹丘,這些人通通都有上清派的背景,李白背後有一個道教集團在有意無意地支援或者聲援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