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京育 |
張京育:提出兩個問題
謝謝彭教授,對於國民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群眾路線,以及他所面臨的問題,做出深入評析。
在此我向四位提出問題,今天我們講“立法院”,大多數的人都有黨籍,少數為無黨籍;中國國民黨在其中佔多數,無論協商也好、不協商也好,都是多數,但是必須是團結在一起的情況,如果本身不團結,未必是多數。在一般國家的政黨政治,“總統”是主要的外交家,是主要的立法者,政黨是協調立法與行政之間的關係,政黨也要協調在立法部門中同黨的關係,所以政黨本身是扮演潤滑劑與結合者的角色。
我現在想問的是,國民黨這幾年,掌握立法的優勢,行政權也在自己手上的時候,它有沒有利用黨的機器來鞏固他在“立法院”裡面議事的效率,包括行政與立法部門間的溝通?黨就是要去做這個工作,“立法委員”就會認識到,黨所領導的行政部門所提出的政策或法案,就會有共識,一定要努力去推動。而“立法院”的院長是所有“立法委員”選出來的,在議事的時候要站在比較超然的立場,他不是代表某黨去推動某些方案,但是“立法院”的多數要推動某項法案,當然只能推動。如果不能形成多數,當然只好不斷協調。這是我想向各位請教的。
第二點,馬先生已經執政五年多、快六年的時間,他過去也有很多行政歷練與政黨歷練。如果黨本身就應該負起人才培育的責任,不管是引進、培養,也包括政治方面人才、行政方面的人才,行政現在有考試制度,但是升遷還要靠關係。在這五、六年當中,你們認為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發展?還是剛才聽到的,有一些人也不知道是如何來的,本身擔任政府公職以後,有沒有使命感?還是不可能有自己的使命感,因為他要服從上意?在此情況下,你就不容易看到有棱角的人,他願意為自己的政策努力與負責任,這會形成所謂“無感的政策”。這是我提出的兩點問題,大家是不是可以提供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