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杜絕餐飲浪費要摳細節
http://www.CRNTT.com   2020-08-17 20:12:48


  近來,越來越多的餐飲行業協會發出杜絕餐飲浪費的倡議。有不少倡議富有建設性、可行性,但也有不少失於簡單粗暴、機械片面,讓人貽笑大方。比如“N-1點餐模式”,既不通人情又無可操作性,被輿論歸之為形式主義。甚至於,就這種模式還有效仿者、競爭者,某地餐飲行業協會倡議“N-2點餐模式”,有人就調侃,要是2個人去吃飯,豈不是不能點菜只能吃白飯?某個地方還出現“稱體重點餐”,這就接近無厘頭了。

  再來看廣東的做法。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數天前推出關於“拒絕餐飲浪費”的倡議與實施指引,其中一個細節值得玩味:號召全省餐飲經營單位在菜單中注明菜品重量、熱量,周期性統計消費“剩菜指數”評估體系,階段性優化菜單結構。“標明菜品熱量”令人耳目一新,要是此倡議得以實現,那些具備基礎營養知識的消費者,就可以根據菜品熱量合理選擇飲食搭配,避免造成浪費。

  一些飯堂也行動起來。如廣東海洋大學飯堂通過“互聯網+”技術減少餐飲浪費,具體操作是通過大數據平台,實時監控營業數據、菜品銷售排行、顧客新增數據、就餐實時效率等運營數據,可以清晰看到哪些菜品受歡迎、哪些滯銷,經營者據此進行調整。不受歡迎的菜品,肯定就是“浪費大戶”,淘汰這些菜品,自然就可以減少餐飲浪費,堪稱精准之策。

  細節決定成敗,與“標明菜品熱量”“互聯網+杜絕餐飲浪費”相比,那些“N-X點餐模式”之所以飽受爭議,問題就出在細節上。前者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問題,在餐飲企業身上挖潛力,并在細節上下功夫,為消費者所樂見(如取消不受歡迎的菜品);後者站在管理者角度發出倡議,著眼於限制消費者的權利,不讓吃客多點菜,難免讓人不爽。

  餐飲浪費固然可恥,但消費者畢竟有消費權利和自由,況且消費還是經濟增長的“第三駕馬車”,把注意力集中在消費端,對消費行為過多設限是否合適?杜絕餐飲浪費,要多摳細節,從細節中要效率。比如,把杜絕餐飲浪費的理念落在餐飲生產、加工、服務全流程,而不僅是消費端;倡導一料多菜、一菜多味,物盡其用,避免浪費食材;合理配置盛具、餐具,鼓勵少量多取;提醒乃至鼓勵消費者餐後剩餘打包;等等。

  餐飲浪費,冰凍三尺,杜絕浪費,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一刀切”“一陣風”容易讓人反感,恐怕也不會有什麼效果。(來源:廣州日報 評論員:練洪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