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新移民改變香港 也將改變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1-07-21 14:33:16  


 
  這樣的問題同樣存在於香港。如果寬泛一點來談論新移民的話,還有一批人,就是那些拿著中國護照,從海外來到香港的內地人,以及越來越多在香港讀書之後留在香港工作的內地學生。他們當中,大部分的人對香港的公共事務並不關心,更不要說參與,即便是成為了永久居民,擁有了投票權,卻從來不行使自己的投票權利。身在香港,遠望神州,享受著香港的好處,卻無法從這些人的身上看到對香港的任何承擔。

  在香港,也沒有太多的聲音來關心新移民更多地參與公共事務的話題,對於新移民的需求,依然停留在福利層面,至於那些新產生的生活無憂的新移民階層,公共事務更是顯得和他們沒有太大的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新移民更應該意識到參與公共事務,關心本地話題的重要性,因為一方面可以讓社會聽到這個群體更多的聲音,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更快地找到身份認同的一個方法。

  不管是我,還是我所遇到的那個講者,我們作為過來人的共同經歷,那就是要讓自己關心自己生活的這個城市,以及在這個城市里面發生的事情,同時參與進去,相信自己和這個城市里面的其他人一起努力,可能會帶來自己想要的那種改變。

  香港移民大事記

  ●1974年之前,進入香港不受限制。

  ●1974年11月,香港政府實行“抵壘政策”,即內地非法入境者若在偷渡到香港後能抵達市區,並接觸到香港的親人,便可在香港居留;若在邊境範圍被執法人員截獲,則會被遣返內地。

  ●1980年10月,取而代之的是即捕即解政策及單程證制度。

  ●2001年,莊豐源案為內地孕婦在香港生子打開了大門。香港終審法院裁定:不論其父母是否已在港定居,在香港出生的中國籍子女都享有居港權。

  ●2001年,香港推出輸入內地專才計劃。2006年推出面向全球的優才計劃。

  ●2003年,香港開放自由行,越來越多內地孕婦到香港生孩子,而大部分的父親不是香港居民。這些嬰兒被稱為“港生一代”, 一生下來,就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2003年,香港修改人口政策,規定新來港人士須於香港居住滿七年才可申請綜援和公屋,以及擁有投票的權利。

  ●2007年起,懷孕超過7個月的孕婦如果沒有“預約紙”將被禁止入境。

  ●2011年3月6日,約逾萬名市民參與了泛民主派發起的“反對短視預算案”大遊行。

  ●2011年4月,香港醫院管理局宣布,公立醫院不再接受內地孕婦的預約。

  ●2011年4月,一批新移民及宗教組織,舉行燭光晚會,批評香港政府派發6000港元對新移民構成歧視。(資料整理 實習生曾明瑞)

  數字

45%

  香港700多萬人口當中,45%不是在香港出生。

  3.2萬人

  香港2010年的出生率達8.8萬人,其中3.2萬人的父母皆非香港永久居民,這個數字較10年前的620人,增加近52倍。

  73.7%

  2004-2011年2月底,持單程證抵港的新移民逾31萬。其中,73.7%為女性,即內地新娘。居港尚未滿七年的內地新娘已成為“新移民”的主流。

  46.8%

  新移民中有46.8%居住公營租屋(公屋),40%住私人租屋,6%住政府居屋,其他占7.2%。

  10多平方米

  一般剛來港的新移民一家三四口擠在10多平方米的小間板房內可謂司空見慣,四五口人擠在七八平方米的房內亦不乏其人。(資料整理 實習生曾明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