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新移民改變香港 也將改變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1-07-21 14:33:16  


 
  當然更多的新移民是和政治沒有直接關係的,他們只是由於家屬曾經和香港或海外有某種機緣,因利乘便,早在七十年代末期中國內地只打開了門縫的時候,就來到了這個島嶼生活,成為香港人口統計中的數字。他們大多是來自廣東、福建的農村,受教育水平不高。在香港住在深水埗、大角嘴等新移民集居之處,房租便宜,擔任底層的工作,當大廈的管理員,或在建築工地當苦工,做一些本地人不太做、或不願做的工作。

  隨著八十年代香港經濟的轉型,大量的港人去了珠三角投資及工作,這也導致了兩地聯姻的“井噴”現象,也理所當然地產生了不少“粵港合作”的“80後嬰兒潮”。越來越多的人潮,往來於香港與內地之間,也不斷交換生命的碎片。

  在1997年回歸前後,這樣的交流上升到新的高峰。過去的生命碎片,成為了新的權力板塊。

  新一波的來港移民,不再是局限於廣東,而是遍及全國各地。各省和自治區,都有自己的駐港單位,它們都重視香港這個對外的窗口,在資金和信息方面,都需要香港所扮演的角色。他們不再是那些來自廣東鄉下的底層移民,而是可能身懷巨款、與權力部門關係千絲萬縷,這樣的群體在香港發揮越來越重大的作用。

  也恰恰是在這個時刻,全球化的浪潮澎湃,中國前往全球先進國家留學的精英,畢業後不少也來到這個島嶼城市,體會這個剛剛回歸祖國懷抱的城市生活,尤其在金融界和投資銀行業,說普通話的聲音,逐漸代替了過去這個行業被英語所壟斷的格局,代表了一個新的話語權的出現。到了最近這幾年,金融的監管機構和經濟遊戲規則的決策權,也不可逆轉地落在來自中國“海歸派”精英的手上。

  從窮苦的底層到豪氣的高層

  李小加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是198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英文系,後來去了美國念新聞和法律,在西方金融界工作多年。今年他出任香港證券交易所的行政總裁,權傾一時,成為香港金融界的高層領導人,也是第一位內地背景的精英主管香港金融的平台,年薪高達720萬港元。

  事實上,香港已經成為了中國“海歸派”的最愛。從紐約到倫敦,從巴黎到東京,中國受過最好的海外教育的新一代,都發現香港的奇妙吸引力。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有法治、也最有新聞自由的城市。這兒也是離開北京、上海、廣州最近的國際城市,當然也吸引了這些共和國寵兒。他們住在過去只有白人才住的半山豪宅,在蘭桂坊的酒吧,在那些必須穿上正裝才能進去的高級俱樂部,過去都只是說英文的國際專業人士的最愛,但如今卻越來越多地響起了說普通話的聲音。

  在大學校園也是如此。香港大學的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近年也請來內地資深媒體人錢鋼擔任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錢鋼在中國內地曾任記者多年,他寫的《唐山大地震》,成為香港中學教科書中的範文。他也曾任《南方周末》的常務副主編,對中國的媒體生態很熟悉,他很有可能在香港培養出新一代的中國記者。

  這些有內地背景的精英,很快就改變了這個城市的風貌。香港長期以來被西方專業精英所壟斷的經濟權力版圖,開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國際化的、但也是很有中國情懷的海歸派精英,以李小加為代表;匯合了來自中國的專業人士,以錢鋼為代表,他們開始在這個城市展示他們的權力肌肉,從商業到學術界,都可以看到中國內地新移民的足跡。

  在香港交響樂團,樂手的名字是漢語拼音的團員,幾乎接近一半。競逐下屆香港管弦樂團指揮(音樂總監)的過程中,來自上海、留學德國的呂嘉,被視為呼聲最高的候選人之一。事實上,他目前正在澳門交響樂團擔任指揮,也受到香港樂評人的好評。

  在香港的醫院,也出現越來越多中國海歸派的醫生和研究人員,更不要說在香港的大學校園,中國的海歸派,已經是身居要位。這些知識新移民,了解國際的遊戲規則,也了解中國的國情,因而可以成為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橋梁。

  這座橋梁也通往新的財富之路。香港這幾年成為了中國企業上市集資的重要戰略重地,不少海歸派就在其間擔任了重要的角色。這也當然和中國的經濟崛起有關。中國的經濟,超越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香港作為一個經濟自由和落實法治的城市,也躍升為全球企業上市集資金額最高的的城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