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大陸:民共對話的阻力動力與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2-07-18 00:24:28  


 
  有所為 有所不為  推動實現民共對話的對策

  良性的民共對話,是兩岸關係正常化的重要動力和標誌,是民共兩黨遲早要面對的必然選擇。良性的民共對話,應是直接的而非間接的、公開的而非私下的、實質的而非空洞的、全面的而非單一的、持續的而非善變的、權威的而非形式的。

  達此境界,任重道遠,因為民共對話的試探、醞釀、籌備、開啟、磨合、持續、深化、成果落實等等,牽涉面廣、複雜性高,而目前勉強算是處於最低級別的以呼籲、放話等為主要內容的試探階段。

  為了推動民共對話早日實現,兩黨皆有必要、有責任適時調整自身的某些想法、說法和做法。但哪方更“應”主動些、更“能”主動些呢?張亞中先生在論及兩岸政治統合路徑時指出:“在台灣現有的媚俗民主文化下,目前暫時看不出台灣現在有、或可見未來的政治人物與政黨有意願與能力,敢於挑戰現有‘台灣主體’論述。因此,北京必須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為兩岸如何創造雙贏、兩岸如何共有主體、共享主權建立可運作的框架,而不僅是期待台灣領導人或政黨能有什麼樣的突破性行為。”(16)言之有理。民共對話問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所以,筆者雖然主張民進黨也應有所作為,但限於篇幅,本文只初步討論中共在處置民共對話議題時的當務之急與長遠之計。

  (一)保持大陸各項建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強勁勢頭,是推動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繼續對“台獨”分裂勢力形成高壓態勢的根本保證。

  1999年,民進黨大陸政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型,而十餘年後的今天,民進黨大陸政策之走向,再次成為民進黨必須面對的重大現實問題,引發內部反思。究其根源,不在民進黨人多麼大徹大悟,而在“形勢比人強”——大陸執政黨與台灣致力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力量一道,共同創造了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的“好勢頭”,成為民進黨大陸政策不得不調整轉型的最大壓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