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12位學者決定實名公開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方法的結果:“陰性的”“不工作”等等。這樣的結論通俗表達即是,他們沒能“重複”出韓春雨的實驗,其實驗方法“讓人懷疑”。這并非第一次有人質疑韓春雨的實驗方法,但,願意實名站出來并接受公共媒體的采訪,十分罕見(據10月11日《中國青年報》)。
今年5月初,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在著名的《自然•生物技術》期刊發了一篇論文,聲稱發現了基因編輯的新方法“NgAgo”。據說韓春雨的學術突破是諾貝爾級別的,所以一經發表就引發了極大關注,然後就是來自各方面的質疑。但是接下來,爭論好像漸漸偏離了學術圈,當一些網民希望中國出一個諾貝爾獎的時候,當有關部門希望樹立一個學術明星的時候,韓春雨的實驗,似乎就不再僅僅承載科學的意義了,就好像奧運金牌不僅僅承載體育的意義一樣。這時候,就有網友把對韓春雨的質疑解讀為對中國科學家的打壓。
這個時候,12名中國學者決定實名公開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失敗的結果,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們的行動讓對於這件事的討論再度回歸到科學的範疇。公開結果的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表示:從邏輯上說,(無法重複試驗)不能簡單推導出韓教授團隊存在學術不端的嫌疑。盡管如此,科學研究的成果,既然發表在學術期刊供全世界同行討論和學習,就必須保證其“真實無誤、可重複”。
作為圍觀的吃瓜群衆,我們對於中國年輕學者有所突破立即遭到圍攻很可能心生不忿,感覺主流科學界傲慢而冷漠,容不下末學後進。然而當我們稍微理解一點科學的思維方法就會知道,這就是科學的態度。物理學家萬維剛在文章《怎樣才算是主流科學》中舉了一個例子: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謝赫特曼,在做出其獲獎工作(發現准晶體)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就曾經飽受“主流科學”的打擊。新華社有一篇報道曾說:他面對的是來自主流科學界、權威人物的質疑和嘲笑,因為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准晶體”違背科學界常識。
最終,時間證明了謝赫特曼是對的。那麼“主流科學”做錯了什麼嗎?萬維剛的答案是,什麼也沒做錯:“這就是科學的態度。這種態度幹掉的錯誤想法比正確想法多得多,比如“水變油”、永動機、黑洞發電之類。只有這樣的態度才能建立一個高效而嚴謹的學術體系。也只有這個體系才能確保一個實驗結果可以經得起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重複,一個技術可以隨便複制使用,既不要求使用者道德高尚人格完美,也不要求他掌握什麼不可言傳的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