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保護韓春雨不意味著不知真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4 11:56:55


  自從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了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後,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遭受的質疑就沒有停止過。并且,全球數百家實驗室,歷時五個月的時間,沒有一家宣布能重複成功。質疑聲越來越大,韓春雨不作正面回應,卻收獲接連的榮譽。

  盡管遭受了空前的質疑,可韓春雨方面還是表現出不與人爭辯的態度。一面是強烈質疑,一面是氣定神閑,兩相對比之下,究竟哪一方說的是真話,目前并不能蓋棺定論。只是,學術界的爭辯始終應該回歸科學理性主義,而不是人身攻擊,換言之,科學論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求證科研成果的真偽,而不需要不相關的利益考量。

  此前許多對韓春雨實驗成果的質疑,顯然已經偏離了科學探討的應有之義,一些違背邏輯的推理,已經上升到了人身攻擊的層面。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韓春雨方面作出不回應處理,是能够被理解的。有人認為,質疑韓春雨的科學家們是出於嫉妒,但是正如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所說:面對學術質疑,作者還是有義務作出回應,如果隱藏關鍵實驗步驟,就是學術不端。

  近代科學的發展進步以及人類在某一領域的突破,都與寶貴的質疑精神不無關系,但相比於盲目質疑,理性歸因和科學論證顯得尤為珍貴。進一步說,有日本小保方晴子的前車之鑒,韓春雨方面更應該正面回應一下這些質疑。畢竟,學術界理應在誠信方面走在最前列,若出現學術造假,則是從根基上阻斷了我們的創新之路。

  有人呼籲“請給韓春雨多一點時間證明”,也正是對科學家試驗成果的耐心保護,但是這種保護不應成為科研過程真假不知、虛實難辨的理由。也就是說,就算是伽利略的猜想、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效應驗證實驗擺在這裡,同樣也需要經得起質疑,也只有質疑,才能够讓成果服衆。否則,只會給人留下一連串的問號。

  不論是用科學的方式,還是外界不專業的揣測,對於韓春雨的質疑,都應該回歸科學理性。可以說,韓春雨的試驗成果真偽如何,不僅關乎學術界的名聲,也是外界參與學術討論的應有過程。(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宋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