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韓春雨的各級領導不妨慢一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4 11:55:05


  “十一”長假前一天,因公布了嶄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一舉成名、隨後又因實驗可重複性遭到質疑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又一次引起了關注。這次,他被該校推薦為“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候選人。

  在有關論文發表後的短短5個月裡,這位學者接連收獲了諸多榮譽頭銜。從河北省科協副主席,到“美麗河北•最美教師”,再到被學校推薦入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總投資超兩億元的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也宣布啓動。

  也是這5個月,韓春雨課題組的成果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重視,許多同行在嘗試後表示無法重複他的實驗,因此無法驗證。最早刊發論文的生物學期刊也要求韓的課題組“須將材料、數據、代碼和相關的實驗流程及時向讀者提供,不可加以不當限制”。

  到目前為止,關於這項新技術的真偽在學界并無定論。面對不同的聲音,按照學界規則,負有監管責任的韓春雨的任職單位及研究課題資助方都有必要開展調查,判斷其中是否存在學術錯誤甚至學術不端的問題。但是,迄今為止,我們沒有看到監管方的調查舉動,反而一再看到韓春雨被推薦參評各種頭銜。

  韓春雨的支持者認為:“最終結果還沒出來,你們憑什麼預設立場,斷定造假,也未免太急躁了些!”基於同樣的邏輯,正因學術結果未定,行政領導們就更應該慢下來,不要表現得那麼急躁。

  與很多領域一樣,科研管理中常有一種馬太效應,一位學者一旦取得了某項重要進展,則在相應的課題經費申請及晉升等方面“贏者通吃”。韓春雨的工作如此重要,在審慎而客觀地評價後,授予其應得的一切,才是對學術的尊重。

  在之前的采訪中,韓春雨曾表示“沒有必要自證清白”,這話無可厚非。研究人員公布成果,學界同行驗證,也是符合科學邏輯的做法。怕就怕,一些原本應該充當監督者或是局外人的角色,稀裡糊塗地把自己當成了內行,甚至還沒等專業人士作判斷,就自顧自定了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