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韓春雨主動撤回論文:一場理性的學術爭議事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05 23:27:45


韓春雨在實驗室
  宣稱通過“Argonaute酶實現基因編輯”的論文作者韓春雨團隊,8月3日發布聲明,主動從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撤稿。

  韓春雨為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自2016年5月2日論文發表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論文中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重複性備受國內外學者質疑。

  根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的聲明,在撤稿的同時,韓春雨團隊宣布,將進一步研究不能重複的原因。

  團隊同意按學校安排選擇一家第三方實驗室,在同行專家支持下開展實驗,驗證NgAgo-gDNA基因編輯的有效性,并將實驗結果公布,以回應社會關切。

  《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的相關社論題為《是時候讓數據說話》。社論回應了韓春雨關於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論文一年多來所引發爭議的影響。

“撤稿是最好的做法”

  社論開篇回顧了韓春雨團隊去年5月在該期刊上發表的關於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始末。2016年5月,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題為《5′磷酸化單鏈DNA可引導格氏嗜鹽碱杆菌核酸內切酶(NgAgo)產生雙鏈斷裂,實現對人類基因組的編輯》的論文。該論文的意義簡單而言就是可以幫助人類實現對基因組的再編輯,因此,論文一發表便引發了科研人員與媒體的競相關注。

  關注度越高,隨之引發的爭議,甚至是質疑,也越不可避免。而爭議的焦點在於,韓春雨團隊的實驗結果無法複制。因此,去年7月以來,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學者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公開發聲,表示通過實驗,無法獲得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結果,為避免資源浪費,呼籲科研工作者停止使用NgAgo技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