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台北論壇:王道文化與兩岸認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1-09-21 00:19:11


 
  以和為貴的王道思想

  中國是以和為貴,有和平思想出來,為王道的思想。此外,我再補充一點法家問題。這一套周制,宗法封建制度瓦解以後如何規範政治社會秩序?首先,就有子產鑄刑書,是中國第一部公佈法的出現,而且是罪刑法定的公佈法,當時的晉國大夫叔向反對,認為“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錐刀之末,將盡爭之”,錐刀就是要打官司刻竹板。子產回叔向說“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僑就是子產的號,他說他的餘蔭不能夠及於子孫,因為宗法封建沒有了,但是“吾以救世也”。宗法封建制度受到中國社會的第一次大變動,應該就是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因為鐵耕與牛耕的出現,打破井田封建制度。人民更容易開荒,何必要種領主的田呢?接下來就是農村人口過剩而移民城市的問題。

  公佈法是甚麼?太史公在《史記》中清楚記載“一斷於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血緣關係通通沒有用,公佈法由國君制定,所以孔子批評“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之守?”老百姓根據刑鼎公佈的法律來行事施為,不必貴族管了,那貴族何以為業?宗法封建制崩潰,然後權力集中在國君手裡。

  所以公佈法出現有兩個意義,一是把貴族對人民的規範統治權,剝奪到國君手中,中央集權;二是私田制度的出現,影響非常大。用我的話來說是中國農業資本主義的開始,按照馬克思主義來說,資本就是生產工具,農業社會的生產工具主要是土地,土地私有化,這不是資本主義是甚麼?在此情況下,“富者田連仟佰,貧者無立錐之地”,貧富差距拉大。

  到漢武帝時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但是漢宣帝講道“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不可以偏向儒。我研究法家,我認為中國制度就是“陽儒陰法”,兩千年來,中國所實行的制度不是儒家的,儒家的井田制與封建制都沒有了;後來的分封制,王爺多在京城,就近看管,不是封地。一直到近代革命後才結束。再來就是私田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