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燕山大講堂:決定國家盛衰的纏鬥

http://www.CRNTT.com   2013-05-29 12:29:00  


 
吳稼祥:體制弊端的改革策略,化整為零,釜底抽薪 

  主持人: 謝謝!上一期正好請到王人博講“共和,中國百年之累”,其中提到當時的中國為什麼走向了“人民共和”而沒有走向“公民共和”,他做了一些解釋。請問吳老師,如果回到當下語境,當下有很多思潮,有毛派的、有支持改革的鄧派的、有儒家話語的復興、有民族主義思潮種種,思想界的爭論決定了一個時代的觀念水位,在這種纏鬥中有什麼脈絡可循?可能會有什麼樣的路子出來?

  吳稼祥: 問題非常好,鄧小平在1989年就提出政治體制改革,1980年8月18日提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當時也成立了政改研討小組研討這個問題。政治體制改革應該是中共第二代領導人的共識,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贊成,但相當多的主要領導人是贊成的,結果因為歷史的一些偶然事件沒有做成非常遺憾。我想說的是,不管你主張什麼,奉行什麼樣的觀點,假如我們現在把鄉村自治立即推到鄉村一級進行直選,這個事情好不好?前不久我在山東開了一個縣域法治討論會,當時提出縣域法治不如縣域自治。前不久我回老家銅陵做調研,1988年銅陵的市長提出“解放思想,黃金萬兩”,銅陵這個地方思想比較解放。最近幾年銅陵在四方面做改革,都相當不錯:一個是戶籍制度,取消了農村戶口、城市戶口、外來戶口的區別,所有人一視同仁,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傷害農民的基本利益,農民享有宅基地的權利、土地承包權、五保戶的收益權,這樣改完後城市居民的權利一定意義上還不如農民,但沒有給任何一個城市居民帶來不滿。

  二是實行了事業單位的參與制和結構制的改革,所有需要政府掏錢的部門必須由專家參與項目評審和整個過程。三是縣域自治的體制改革。中國社科院的馮興元去一個區調查發了一條微博說“一個村正在海選。”這次我去了解,整個銅陵市雖然是一個縣,人口72萬,但相當富有,人均GDP超過北京,將近9萬,這個區相當於縣級單位,40多個社區劃分成18個區開始直選,每一個區的社區主任選舉出來,區主任和副主任全是海選,沒有一點動蕩,沒有一點違規。我參觀了選舉以後的社區自治,做得挺好。這說明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這樣一些事,不像以前那樣自相矛盾,一方面公民素質不行,另一方面又在貧困的農村選舉,而且必須在村一級選舉,這不自相矛盾嗎?說素質不好,應該要找素質高的地方選舉,比如北京、上海。但為何要去農村選舉?總而言之都是謊言,銅陵不是這樣,每一個區有2萬多人,每一個區進行選舉,村一級、鄉村一級。選舉以後的幾乎沒有上訪的了,因為不需要上訪,很多問題在基層就解決了。從這裡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很多事情不需要爭論,對體制的弊端有一個改革策略:化整為零,釜底抽薪。選舉出來的,腐敗就會大大減少。用當時國民黨的話說是民主的訓練過程,即訓政,在一黨專政的條件下開放省市縣選舉。謝謝!

袁偉時:中國的史學家大部分不再是意識形態的俘虜

  主持人:吳老師說的一個要點是放下思潮之爭。說了自己所看見的,實踐中開放選舉沒有帶來亂子,而是減少了上訪,帶來了社會穩定。今天現場來了很多聽眾,現在開放給各位朋友。

  提問1:非常感謝三位老師的精彩發言,袁老師提到中國人有一種仇外的情緒,比如釣魚島問題,我覺得原因在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史跟客觀事實不符合,歷史跟真相有很大出入,如果改變中國人的價值觀就要改寫近代史,1949年的以後歷史可能不好改寫,那1840年到1949年這一段的歷史好不好改寫?革命史觀、民族史觀、唯物史觀以及今天錯誤的歷史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官方修飾歷史是現實,您作為歷史學家能不能寫一部中國近代通史,真正還原歷史真相?謝謝! 

  袁偉時:我們的歷史從同盟會甚至更早的興中會時期,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那些革命領袖們就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利用歷史作為自己的工具。在這樣的炮製下歷史是歪曲的,特別是國民黨建立了全國政權後,以國民黨為中心、以孫中山為中心改寫整部中國近代史,弊端很多,大家都知道。另一方面要注意,一些有良知的史學家是不願意跟著意識形態的指揮棒轉的,雖有一些繼續倡導老調子,但也有更多的歷史學家是憑著自己的認知寫書。我想,真正合格的學者、歷史學家寫出來的歷史書已經還原了歷史特別是近代史的基本面貌。昨天我一再講大家多讀歷史書,多讀這些優秀的中青年學者寫出的歷史書。比如鴉片戰爭歷史,要是只看教科書會得出非常錯誤的結論,但如果看茅海建教授的《天朝的崩潰》,就會對歷史的本來面目有很精辟的了解。假如對晚清歷史有興趣,也不妨看看我的《晚清大變局》,幾個月內會有新版。除此之外比我寫得更好的比比皆是。假如想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今年是2013年,宋教仁遇刺百年,宋教仁案寫得最好的是我們在座的歷史學家張耀杰教授,他的書大家有興趣也可以看看。這一類書非常多,比如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楊奎鬆教授的“革命四書”,是很好的。抗美援朝、中蘇關係看沈志華的書。去書店尋找這這方面的書會有很多珍貴的學術成果在。但是,要讓學者現在寫一部有關的通史可能很困難,每種專史也有很好的成果,比如經濟史,寫通史就要很多經費,比如我,精力不夠、經費不夠,很困難,這個要等將來條件成熟,但也應看到現在中國的史學家大部分不再是意識形態的俘虜,謝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