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帝王後妃在圓明園的生活究竟有多奢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6 09:37:07  


電影《圓明園》劇照
 
  乾隆對他母親的愛和親切從未消減。在1777年3月2日,他的母後在“山高水長”觀賞花燈表演時,突然病倒;她被送回長春仙館的寢宮之後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八十五歲。乾隆悲傷不已,不僅給她極為風光的葬禮,並且蓋了一座名叫恩母寺的廟宇來紀念她。寺位於“鴻慈永祜”裡面,建築式樣跟雍正皇帝為去世的康熙皇帝所蓋的廟宇一模一樣,這座恩母寺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仍然屹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之中。
皇家膳食
 
  給皇帝和他的皇族成員準備膳食是一件大事,禦膳房就是“負責禦膳,處理帝皇的膳食,以及在特別時節準備盛大餐宴”。
 
  清朝皇帝似乎每天有兩次主餐,就是早膳跟晚膳,但整天下來不斷有各式各樣的食品供應。每一頓飯都十分鋪張、謹慎和準時地由一大群禦膳房的夥頭來準備。這些皇家膳食不僅僅是美食,而且極其豐富和多樣化。從清代著名學者兼詩人袁枚(1716—1798)所傳下來的著名食譜可知,袁枚與他同時代的富人是怎樣準備他們的膳食。袁枚引用儒家經典《中庸》裡所說的“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來提倡飲食的樂趣。他有一次在朋友家裡嘗到一道很好吃的魚之後,就立即派出他的廚師去學習如何烹調。他的食譜乃集烹飪藝術之大成,從了解材料的屬性,到選用作料、掌握火候、使用合適的器皿,以及決定整個飯局的鋪排等等,都詳細列出,把烹飪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圓明園裡的膳食在品位和排場上,不可能比袁枚在他隨園內的膳食來得遜色,其烹飪的規模,必定是更為鋪張,這是不用贅言的。
 
  皇家筵席在儒家教條的規範之下,一頓標準的皇家食單是從120道不同的菜色當中,挑選出26道菜來組成。每一道端給皇帝的菜,事先必須由內務府派出的官員記錄下負責烹飪的主廚名字,顯然是為了安全起見。圓明園內皇室主餐的規模,一般是24道菜,大約比照在紫禁城裡所伺候的規模。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有那麼大的胃口能在一頓飯裡吃掉那麼多食物,因此清朝的皇帝,特別是乾隆,通常會特別點一些人的名,將幾樣菜送去,以示他的恩寵和賞識。另有禦廚伺候皇后、太後和其他嬪妃。禦膳房會對各種要求,包括大小宴會,在接獲通知後馬上做好準備。宮廷膳食是奢華的,所代表的不僅是浮華,更重要的是帝王的威嚴,真正的奢華和精致通常是中國統治者飲食習慣的一部分。餐桌上的奢華包括了陶瓷餐具和金銀的器皿,由於它們的數量極為龐大,特別有專人負責處理。有人曾說,“事實上,許多清朝皇帝的飲食頗簡單”,跟檔案所示相反,從一系列有關皇室菜單的記錄可知,皇帝膳食的氣派是很大的。
 
  有些盛大的宴會在紫禁城裡舉行,例如康熙曾經在這裡舉行過千叟宴。乾隆也於1740年召集包括滿洲貴族、大學士和身處高位的漢臣等99人大宴於乾清宮。二十年之後,乾隆為了祝賀他母後的七十歲大壽,在香山舉行了一場極盡奢華的盛宴。在1782年完成第一部《四庫全書》時,乾隆邀請了所有參與編纂的臣工出席一場豪華的盛宴,並在宴會過後賜給他們禮物。
 
  圓明園裡的廚房也能準備盛宴。例如1727年1月19日在園裡,由五品太監宮殿監督領侍劉進忠準備一連八天的盛宴,他擬定菜單、安排表演(通常是煙火和摔跤),和確認包括怡親王、莊親王、康親王、果郡王和信郡王在內的賓客名單。
 
  在1757年於同樂園舉行的一場慶祝農歷年之豪華宴會,賓客包括了皇室宗族、功臣和來自蒙古與西藏的特別訪客。這場盛會跟其他眾多的宴會一樣,安排了餘興節目,像京劇表演和吟詩作對。在1790年,來自朝鮮、琉球和安南(越南)的使節跟其他人一起到北京向乾隆祝賀八十大壽。乾隆在圓明園大開宴席來款待他們,甚至向正使祝酒。之後在中午時分,乾隆為這次盛會作了一些詩,向賓客朗讀。這些賓客包括幾位正使和他們的副使,都能夠用同樣的聯韵來唱和乾隆的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