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帝王後妃在圓明園的生活究竟有多奢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6 09:37:07  


 
  燈籠和煙火顯然是圓明園裡最大的樂事,在園裡任何地方都看得到,尤其在湖邊。許多曾經目睹過的人,把他們的印象寫了下來,像18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趙翼(1727—1814)就有這份榮幸,跟乾隆一起在圓明園內觀賞節慶的煙火,他說:
 
  上元夕,西廠舞燈、放火最盛。清晨先於圓明園宮門列火數十架,藥線徐引燃,成界畫欄杆五色。每架將完,中複燒出寶塔樓閣之類,並有籠鴿及喜鵲數十在盒中乘火飛出者。未、申之交,駕至西廠。先有八旗騙馬諸戲:或一足立鞍革凳而馳者;或兩足立馬背而馳者;或扳馬鞍步行而並馬馳者;或兩人對面馳來,各在馬上騰身互換者;或甲騰出,乙在馬上戴甲於首而馳者,曲盡馬上之奇。日既夕,則樓前舞燈者三千人列隊焉,口唱太平歌,各執彩燈,循環進止,各依其綴兆,一轉旋則三千人排成一“太”字,再轉成“平”字,以次作“萬”、“歲”字,又以次合成“太平萬歲”字,所謂“太平萬歲字當中”也。舞罷,則煙火大發,其聲如雷霆,火光燭半空,但見千萬紅魚奮迅跳躍於雲海內,極天下之奇觀矣。
 
  這位歷史學家對煙火奇觀的描述,可以從乾隆身邊的朝廷官員在其中一個慶典所作的詩,得到共鳴:
 
  銀漢星河不動塵,
 
  斜飛火鳳入勾陳;
 
  一聲雷起地中蟄,
 
  萬樹花開天上春。
 
  太乙高樓燈似晝,
 
  未央前殿月移輪;
 
  君王行樂新年盛,
 
  先使思光遍近臣。
 
  18世紀末的英國使節也為圓明園裡的煙火著迷。他們當中有人形容,這些燃放的煙火數量超出他曾經看過的所有煙火的總數。他注意到無論在“氣勢、壯觀還是種類”上,在巴達維亞曾經看過的煙火要“比中國煙火低劣”。中國煙火從設計的新奇、勻稱和巧思的角度上來看,都遠勝於他以前看過的煙火,並且形容中國的煙火“編排成火山普遍的爆發,綻射出光芒和閃爍;在園內使用的甩炮、彈射器、鞭炮、火箭和照明彈等,大約一個小時之後,還積有大量不散的煙雲”。
 
  圓明園讓人愉悅和快樂的環境,毫無疑問是最適合給皇帝慶祝自己生日的地方。按例在皇帝生日的當天早上,文武大臣都要穿上正式的服飾,集合在圓明園的正大光明殿。品位較低的官員,比方說三品以下的就集合在更遠的二宮門。皇帝會盛裝出席,並由侍候在側的官員逐一宣召殿內的官員名字,讓皇帝一一接受他們的道賀。乾隆於1757年九月二十五日壽辰那一天在熱河狩獵,政府官員就齊集在紫禁城的午門從遠方給他致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