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韓春雨的論文撤了 學術界爭論依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05 23:31:22


發表論文後,媒體採訪韓春雨。
  在一年多的紛爭和等待之後,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學術爭議事件終於暫時告一段落:他那篇頗受爭議的論文,8月3日主動撤回了。

  北京時間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的社論,稱“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一年多前,正是這篇論文,讓韓春雨及其團隊研究的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名噪一時。

  然而,“劇情”很快反轉,韓春雨研究團隊這篇論文的可重複性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質疑,一時間諸如“實驗沒法重複”等說法開始蔓延,韓春雨本人也身陷輿論漩渦。

  如今論文被撤,這一事件似乎就此畫上句號。然而韓春雨事件背後的學術爭鳴是否就此結束?對所謂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的爭議是否會塵埃落定?

“不可重複”之爭

  整個事件肇始於一篇專門研究和闡述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的論文。

  在這篇論文發表之前, 43歲的韓春雨還只是學術界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輩”——本科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就讀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并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到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系擔任副教授。

  去年5月2日,這篇論文經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後,韓春雨團隊及其報告的NgAgo技術便引來極大關注,韓本人也成為受邀到各大高校演講的“座上賓”。

  論文中所描述的NgAgo技術,是利用格氏嗜鹽碱杆菌的Argonaute核酸內切酶,以DNA為介導進行基因編輯,簡稱NgAgo-gDNA。韓春雨團隊在論文中稱,使用NgAgo-gDNA技術,在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組上的47個位點進行了100%的基因編輯,效率為21.3%~41.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