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免職官員複出 有損政府權威性與公信力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三鹿毒奶粉”事件過去6年,當年被免職的三名石家莊市領導——時任市委書記吳顯國、市長冀純堂、副市長張發旺,如今已悉數複出。雖說法律並未規定免職官員不能複出,但並不代表免職官員悄悄複出可以成為某種“潛規則”;無論是有關方面玩“以免職代替處分”的把戲,還是讓官員先免職再“依法複出”,都會予人“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印象,如同對官員的百般袒護與優待,有損政府的權威性與公信力。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免職官員 逾三成複出?

  當年因“三鹿毒奶粉”事件被免職的3名石家莊市領導,時任市委書記吳顯國、市長冀純堂、副市長張發旺已悉數複出。這種情況並非孤例。2008年以來,52起輿論普遍關注的官員免職事件中,85名官員被免,29人起複,占比達34.12%。排除生活作風問題無人起複這個特殊現象,被免官員的起複率高達50%。(《新京報》)12日,《人民日報》也有消息稱:湖北紅安紀委建議重新任用15名曾受處分幹部,“對15名認錯改 …【详细】

免職官員頻複出政府公信很受傷

  “三鹿毒奶粉”事件過去6年,當年被免職的3名石家莊市領導——時任市委書記吳顯國、市長冀純堂、副市長張發旺,如今已悉數複出。媒體梳理2008年來引起輿論關注的52起官員免職案例,發現40名因突發事件被免職的官員中半數均已複出,起複相隔時間多則一年以上,短則半年左右。   官員因突發事件或其他公共輿論事件被免職,一段時間後複出任職,很容易被認為當初免職只是為應付輿論,官員只是避一下風頭,所以 …【详细】

“複出路徑” 有利害算計

  12日這條新聞引起了足夠的關注——“曝85名免職官員逾三成複職,三鹿案官員悉數複出”。“三鹿毒奶粉”事件6年後,除了田文華“從無期徒刑減刑至17年3個月”的大幅減刑,當年被免職的3名石家莊市領導,時任市委書記吳顯國、市長冀純堂、副市長張發旺已悉數複出。   風口浪尖上,對其作出免職決定,最多是出現在短短幾十最多百餘字的安撫民情,應付輿論的頗為低調的新聞通稿上;而時隔不久,或官複原級,或調 …【详细】

合乎規定不是“帶病複出”的充分條件

  有媒體報道,2008年以來,85名被免職官員中,29人起複,占比達34.12%。如果排除生活作風問題無人起複這個特殊現象,被免官員的起複率高達50%。有專家表示,免職官員複出並未違反規定,合乎程序。   誠然,這些複出的免職官員,多是因突發事件而被免職者,其本人或許並沒有太大的過錯責任,其複出也合乎程序。然而,因突發事件免職,本身即是對政府機關及監管者失職的懲戒,是對正義的兌現,也是對受 …【详细】

官員複出合規合理還要服衆

  曾有媒體關注過“爛尾新聞”,那些一時的熱點卻被迅速翻篇,結果無疾而終。現在看來,即便有一個問題解決、人員處理的“圓滿結局”,時過境遷後也可能在悄無聲息中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近日,有媒體梳理6年來52起官員免職案例,發現85人中已經有29人“複出”。《人民日報》也以解剖麻雀的形式,報道了湖北紅安縣受處分幹部複出的情況:該縣紀委回訪後,向縣委組織部提出,對15名曾受到處分,且處分期已滿 …【详细】

官員免職不能給複出留“後門”

  在備受關注的輿論風暴中被免職,隨後悄然起複,儼然成為一種官場生態。誠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從愛護幹部、珍惜人才的角度考量,對免職官員不應一棒子打死,可以視情況給予“將功贖過”的機會。不過,被免官員起複比例之高、速度之快,令人意外。   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所有免職後起複的官員,都是公衆、媒體曝光後,才浮出水面,未有一起官方通報。公衆知情權和監督權的缺失,導致這些集體複出、閃電複出 …【详细】

被處分幹部的複出程序也值得關注

  湖北省紅安縣今年計劃對兩年多來受處分的164名幹部進行回訪,目前,已回訪了81名。對3名受處分後仍有不良表現的幹部,給予警醒式談話,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方向;對15名認錯改錯、工作成績突出、群眾評價較好的受處分幹部,向組織部門提出“予以使用”的建議。   這15名“予以使用”的幹部,也有可能被提拔任用。這是否符合規定?新聞舉了一個例子:紅安縣信訪局局長梅紅波是“予以使用”的15人之一。 …【详细】

免職官員複出不能靜悄悄地來

  “免職官員該不該複出”一直備受輿論爭議。按理說,任何人犯了錯都該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對於免職官員也不該一棍子打死。且根據《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第十條的規定,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的黨政領導幹部,一年內不得重新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的領導職務。也就是說,只要一年之內不以原職複出或一年以後官複原職,都不在違規之列。公眾之所以不買賬,往往也並非針對當事人,而是官員複出信息不對稱,民眾難 …【详细】

官員複出也應大大方方

  《人民日報》昨日報道,紅安回訪兩年多來受處分的164名幹部。縣紀委回訪後向組織部建議,對15名曾受到處分、且處分期已滿的幹部“予以使用”,引發公眾熱議。   被問責官員複出是個敏感問題。每每出現這樣的報道,公眾往往非常關注,擔憂此前的處分沒有起到效果,重新任用變成了“帶病提拔”。客觀地說,這種擔憂並非憑空臆想。近些年來,官員被問責免職後,轉瞬複出、升官的案例屢見不鮮,有的“最快5天就複出 …【详细】

警惕官員複出的“兩個輿論場”對立

  被免職官員複出近年來一直是社會聚焦的敏感話題。近日,有媒體歷數近年來官員複出現象,梳理2008年以來,引起輿論關注的52起官員免職案例,40名因突發事件被免職的官員中,半數也獲相同“待遇”(新京報8月12日報道),再次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爭議。   官員複出並不是全然“無理”而是有憑有據,《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要求,“一年內不得重新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的領導職務”。不少地方重 …【详细】

“免職”與“丟官”的距離有多遠

  從新聞中我們看到,當年引發舉國震驚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後,被免職的3名石家莊市領導“回來了”。其實不只他們,據央視之前披露,2009年,質問記者“你是準備替黨說話,還是準備替老百姓說話?”而“丟官”的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逯軍,也於2010年3月份就“恢復工作、職務不變”。   對於公眾來說,在突發事件或引起輿論聚焦的重大事件處理中,如果有官員被問責、被免職,往往被看做大快人心的結果;而今得 …【详细】

免職官員複出是“軟性問責”惹的禍

  “三鹿毒奶粉”事件過去6年,當年被免職的3名石家莊市領導——時任市委書記吳顯國、市長冀純堂、副市長張發旺,如今已悉數複出。媒體梳理2008年來引起輿論關注的52起官員免職案例,發現40名因突發事件被免職的官員中半數均已複出,起複相隔時間多則一年以上,短則半年左右。   官員因突發事件或其他公共輿論事件被免職,一段時間後複出任職,很容易被認為當初免職只是為應付輿論,官員只是避一下風頭,所以 …【详细】

迥異的“複出路徑”背後是一致的問責漏洞

  短短幾年,半數複出,確實是一個很高的比例。而且,除了在那種轟動全國的公共事件中獲得足夠關注的官員,免職不久就“異地”複出,會顯得較為刺眼,一度引發討論外,更多的複出,其實就和當時的免職“處分”一樣,只存留在一般民眾難以察覺更難查閱的內部文件傳達中。風頭浪尖上,對其作出免職決定,最多是出現在短短幾十最多百餘字的安撫民情、應付輿論的頗為低調的新聞通稿上;而時隔不久,或官複原級,或調往異地。 …【详细】

官員複出需用“顯制度”

  雖然說法律並沒有規定免職官員不可以複出,但並不代表免職官員悄悄複出可以成為某種“潛規則”。   一些被問責官員甚至未經必要程序就悄然“複出”,這實在是個反常現象。久而久之,會給人印象:官員暫時免職也可以再尋機“上崗”。這無疑會助長一些官員對於免職的不在乎態度。   其次,官員悄然複出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官員問責制的名存實亡。如此一來,問責對於其他官員估計難有警示效果。而公眾也只會覺得 …【详细】

“高調免職”怎能“低調複出”?

  應該說,被免的官員中,不乏一些因為一時疏忽而犯錯、本身素質還不錯的人才。這樣的官員經過免職的處罰,如果能改過自新,重新回到領導崗位,無疑比培養一個新人更有效率。但現實是,許多官員在甲地被免職,很快又悄然在乙地上任,平級調動甚至官升一級,民眾看得一頭霧水。   官員問責,是要官員真正對所犯錯誤負責,而不是僅僅糊弄民眾的“假問責”和“問責秀”。許多官員免職的時候往往成為新聞焦點,而過一段時間 …【详细】

官員複出,何妨高調一點

  媒體近日梳理2008年以來備受關注的一系列官員免職案後發現,40名因突發事件被免職的官員中,半數官員已複出,走上了其他領導崗位。與免職時的輿論“高調”相比,官員複出卻是在波瀾不驚中完成的。   免職,本是一種有效的問責機制,是對涉事官員領導責任的追究,也是對其他官員的警示。“高調”宣布免職決定,既是回應民意的需要,更是為了實現威懾作用的最大化。   相對於免職的“高調”而言,筆 …【详细】

免職官員複出應過“民意關”

  幾乎每一起免職官員複出事件,都會引起輿論關注和質疑。皆因在公眾眼裡,既然免職官員是因犯錯而下,那麼就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付出相應的代價,豈能說複出就複出。而且官員被免職時大張旗鼓,弄得天下皆知,彰顯政府的處理決心和力度,但在免職官員複出時,往往卻沒有向公眾公開通報,而是選擇靜悄悄地上崗,如果不是媒體爆料的話,公眾就被蒙在鼓裡了。   從媒體的統計調查數據看,免職官員複出比例很高。而且,諸 …【详细】

免職官員悄然複出面臨法治拷問

  近幾年來,以免職為代表的問責有被濫用的趨勢,甚至被網友稱為被問責官員“帶薪休假”的代名詞。梳理過去幾年一些問責免職官員的經歷發現,出事—免職—冷卻—悄然複出—輿論質疑—回應合規—不了了之,成為他們的軌跡。   應該明確的是,免職並非行政處分。公務員法裡找不到免職這一條款,除了公務員法外,其他法律也無從體現,關於免職的明確提法只能見諸於《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這表明,作為問 …【详细】

官員能複出,也要能退出

  被免職官員超過三成複出,比例確實不低。以至於有網友調侃,官員免職後複出是“帶薪休假”。免職官員複出之所以會引發質疑,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公務員隊伍的相對僵化,仍處於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狀態。如此一來,不僅免職等手段很容易淪為形式,也不利於公務員隊伍的優化。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於犯了錯的官員,要允許他們有改過的機會,允許被免職官員複出在制度設計上並無不當。現在的問題在於,過高比例 …【详细】

免職官員複出需增加透明度

  在一些事故中,部分官員是因為負有間接領導責任,而被免職或者引咎辭職,這是行政問責制的要求,但卻不能等同於免職官員政治生涯的結束,否則也違背了行政問責制強化責任的本意,使其儼然成為一種懲罰性制度,這一點必須要理性地認識到。   可在現實當中,由於行政問責制後面問題官員複出機制的不健全,導致一些官員違背了現有的法律法規,複出時間過快,程序不健全,過程不透明,這又使得行政問責制的威懾力不能發揮 …【详细】

免職官員複出,該讓法規說了算

  如果不是媒體曝光,人們很難想象大量被免職官員會如此“低調”迅速複出,甚至複出之後“連升三級”。   其實,官員能上能下是好事,也應成為常態。為何免職官員複出引發輿論嘩然?根本原因在於缺乏一個公開、透明、細致的複出制度設計。目前,我國關於官員免職的規定散見於《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多部法規中,而且規定過於原則,也不系統,甚至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