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德國“緊縮”而非“花費”救歐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6 00:51:30  


施羅德與默克爾聯手以後,聯邦企業所得稅率從45%被下調到了15%,德國經濟在此之後持續穩步增長,現在其失業率只有5.7%
  中評社紐約4月25日電(記者 余遙編譯報道)過去幾個月中,德國總理默克爾一直努力使歐洲主要國家加入其行列,努力削減財政支出。對此,凱恩斯主義的擁護者表示非常質疑,他們認為,只有通過政府花費,歐洲才能完全走出債務泥沼。不顧很多數據表明,歐洲大陸是絕對無法擔負起新一輪政府消費熱潮的,因為現在全世界發達國家的債務累積已經創了歷史新高。從德國多年以來強勁的經濟發展中,歐洲大陸應該意識到,只有通過改革來刺激私營企業發展,歐洲經濟才能真正得到發展。

  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24日刊出文章,原題目為“歐洲虛假的經濟增長辯論”,其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究竟歐洲在“經濟增長”和“財政緊縮”兩者之間該如何抉擇呢?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凱恩斯經濟學理論重新占據了主導地位,根據該理論,“經濟增長”主要應靠政府花費。只要政府肯花費,經濟就會增長,即使這意味著國家必須要通過提高稅收來維持高花費。如果歐洲某國真的按德國所希望的:大幅削減花費,該國所實行的“財政緊縮”必將逆向影響“經濟增長”。

  其實上述關於如何選擇“經濟增長”或是“財政緊縮”的爭論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這種爭論曲解了究竟是何種因素帶來了歐洲大陸的經濟繁榮,這種爭論也無法幫助歐洲脫離現在的債務危機泥潭。相比之下,現階段應該爭論的焦點是,究竟採用何種政策才能使得歐洲經濟有所增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