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美政府多年過度花費 釀經濟惡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0 00:58:49  


美國在08年以前就已經債台高築了,到了08年時,其國債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為41%,而現在該比率已高達70%
  中評社紐約7月9日電(記者 余遙編譯報道)也許你會奇怪,為何美國這樣一個強大國家,現在政府卻無法使陷入癱瘓中的經濟加快復甦步伐?如果我們將所有因素考慮在內,其實美國很久之前所使用過的經濟政策鑄成了大錯。更精確來說,自二戰後開始,美國所使用的國策可以解釋,為何現在其經濟政策體系正處於癱瘓狀態。儘管歷史被很多人所遺忘,在今日卻很值得回味。

  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9日刊出文章,原題目為“為何美國經濟政策體系處於癱瘓狀態?”,文章作者為該報專欄作家羅伯特.塞米爾森,其主要內容如下:

  直到20世紀60年代,實現低通脹以及預算平衡對美國民眾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前總統肯尼迪也曾十分重視上述兩個經濟指標,但不久,他的經濟顧問勸其改變老式的看法。那些總統經濟顧問稱,通過花費而帶來一些赤字,同時增加少量通脹,這可以促進經濟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周期良性運作。不過,這些建議現在被證明都是錯誤的;而且就是這些舊時的建議釀成了今日的經濟惡果。

  讓我們首先來看看通貨膨脹:與肯尼迪總統經濟顧問所預期的正相反,通脹漲幅並未呈現出溫和上漲態勢,到了1980年,美國通脹率已高達14%。與通脹預期相似,經濟周期也並未良性發展:從1969年到1981年間,美國共經歷了4次經濟衰退;失業率不降反增,從1980到1982年間,美國月失業率曾高達10.8%。那時的美國民眾也是對政府失去了信心,就好像現在一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