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 
中評社論壇:辛亥百年與兩岸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8 00:36:57  


 
  馬英九或許認為,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這一個約束性的前提,可以暫時區隔與民進黨的“不統(不與大陸統一)、不獨(台灣已經是個‘主權獨立國家’,不需要再宣佈獨立)、不武(大陸不應用武力對抗台灣)”,但是如果從整個中國的角度來看,馬英九的說法其實是一種“隱性獨台”或“隱性偏安”,即雖然在立場上表達自己的“正統”地位,但是在實際政策論述上,已經逐漸往分離主義上滑動,其中一個最典型的說法,就是“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決定”。在元旦文告中的說法是“國家的前途、台灣的未來,都掌握在我們二千三百萬人手中,由我們自己來決定”。

  每一個詞語都有它的語境,在台灣,大概很少人會否認台灣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前途,我們也可以理解“中華民國”是個“主權國家”的宣示。但是當說出“主權獨立”而非“主權”時,多餘的“獨立”兩個字是說給誰聽的?我們何時聽過,美國總統天天告示人民,美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前途由美國人民決定。在台灣有這樣的說法,自然是說給大陸聽的。從傳播的角度來看,這種話語說多了,兩岸的認同自然就拉遠了。

  詞語有其表面文意與內涵價值,“前途”兩個字有著高度的“主權”意涵。依照兩岸目前的“憲法”,“主權”均及於整個中國,不僅是台灣,依照憲法,如果西藏要獨立,兩岸政府均可依憲法表達反對。基於整個中國的“主權”應由兩岸人民所共有與共享的規範,有關兩岸主權部分都應由由兩岸人民共同來維護與創造,而非任何一個單方所能決定。

  曉波兄剛才提到一點,在文告中,馬引用了蔣渭水先生的名言“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從下一句可知,這裡的同胞已不再是全體中國人,而是單指台灣民眾。接著蔣渭水的話是“相互扶持,彼此勉勵,‘國家’的前途、台灣的未來都掌握在我們兩千三百萬人手中,要有實力來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如果我們要問,誰是台灣要捍衛的目標?當然是北京。所以可以看出來,這篇文告的語境籠統來談,在政治方面講的就是政治偏安的概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