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 
中評論壇:選委會構成與香港特首選舉
http://www.CRNTT.com   2017-01-19 00:11:33


 
   建制派得票比率下降

  第一個就是剛才也講過,選委會選舉的組成過程當中,是選舉年一系列選舉其中一個轉折點。由去年甚至前年開始,區議會又好,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又好,然後到立法會選舉,再到最後的選委會選舉,也是具決定性的一個,因為決定特首人選,整個過去二十多個月的發展趨勢是很明顯的:第一就是原先我們所謂的四六比,其實這個差距在回歸初期一度逼近到10%上下,即所謂四五比五五,甚至已經跌到單位數字。當然在一個成熟普選的民主地方來講,就算跌到單位數字,如果兩個派系之間的差距長期維持在7%至8%,其實都是一個重大差距。但是無論怎麼說,回歸前十年,這一趨勢是這樣發展的。

  但是去年或者今年,分水嶺是明顯的,其實已經不只是恢復到六四比。其實你見得到,在不少界別或不少選區,無論你怎樣定義一個闊的建制派都好,其支持度和得票都是不及四成的,約莫回到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這個數據是重要的,而且這有可能是一個趨勢,也就是說有可能從六四比,變成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有無可能變到三七比呢?或者再極端呢?其實這很視乎一個關鍵因素。

  留意過去這二十多個月的選舉結果,年輕階層的選民結構和投票取向,跟之前這麼多個十年,即二三十年來,所謂的後過渡期、1989和1990年開始至今相比,出現一個很根本的分別,從來未試過有一個選舉,任何形式、任何主題的選舉,從來未試過一面倒的選舉結果,在任何界別、任何年齡層從來未試過。也就是說,在以前,無論你是哪一年齡層,不同派系的人總會有一個基本的支持度,而且在不同派別的人之間,是沒有一個派系能取得壓倒性的多數。譬如留意當年李柱銘、司徒華和張炳良年代的港同盟或合併後的民主黨,他們的議席拿到九成,但支持度不是九成。但是再留意一下,我們剛才提到的幾場選舉,在某一些年齡層,基本上是20歲至40歲,其實很闊的,有很多選區,包括大中小選區,更不必說是一些專業界別,得票比例可以去到0、0、10,沒有和波、沒有輸波,而是10,一面倒。這個現象是普遍的,基本上是全港開花。那這個現象在之前的選舉當中,無論經過任何爭議,回歸政制安排的爭議、2003年的爭議或者關於普選的爭議等後來很多事情,這種選舉結果都是前所未見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