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網上開卷]
- 幸福感: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
- 守禮之邦:中琉關係與亞洲文明——第16届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 台灣社會思潮與台海政經形勢之變
- 台海兩岸關係研究報告2023
- 南台灣傳遞美的力量
- 南台灣與龍岩手牽手
- 台北會談
- 吳伯雄返鄉祭祖中評社永定走親
- 大國博弈下的中國在柬埔寨投資研究
- 文明初心的堅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2019~2023)紀程
- 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首届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閩江論壇論文集
- 台海變局縱横録
- 中華文化論壇論文集(2022)
- 以經解經——系統神學簡易教程(上)
- 聯結兩岸
- 中職“大城工匠型”名師啓示録
- 香江堅守
- 台灣經濟轉型發展研究
- 紅七軍過乳源瑤區
- 湛江市社會科學志
- 融入之路——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
- 感悟台灣——我與台灣三十年
- 醫改論詩草
- 家國論詩草
- 中國抗疫精神研究
- 過往録
- 仁風行故里
- 霞山英烈志
- 現當代廣東地域文化通論
- 老八舍回望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網上開卷 >> 詳細内容
嶺南考古研究(10)
《嶺南考古研究》第10輯現已出版,這和《嶺南考古研究》第9輯是姐妹篇,都是本專業委員會成立十週年大慶的成果,收集了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上提交的論文。共有論文40篇。這一期的作者大多數是中青年學者,尤其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顯得更爲突出。這表明廣西學者在近幾年學術成果豐碩,同時表明中青年學者已逐漸成爲科研的主力軍,可喜可賀。另一方面,從研究方向來看,大多數論文與文化建設及旅遊資源整合與開發有關,單純的理論研究成果不多。這表明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是我們科學研究的正確方法。希望各位同仁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取得更大成果。
序關閉
正文關閉
- 在“嶺南地區考古與文化遺産保護”學術研…
- 在“嶺南地區考古與文化遺産保護”學術研…
- 在“嶺南地區考古與文化遺産保護”學術研…
- 在“嶺南地區考古與文化遺産保護”學術研…
- 在“嶺南地區考古與文化遺産保護”學術研…
- 賀 信
- 賀 信
- 賀 電
- “嶺南地區考古與文化遺産保護”學術研討…
- 篳路藍縷 一路前行——廣東省珠江文化研…
- 對封開黄岩洞遺址特徵和内涵的一點思考
- 廣西史前遺址水生動物營養學分析
- 簡析廣西戰國時期文化面貌的演變——以賀…
- 再談“秦後”戳印
- 越南古代銅鼓的調查與研究
- 廣西漢代細綫刻紋青銅文化藝術之初步研究
- 試論兩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對廣西北部灣地…
- 漢代合浦郡與敦煌郡——南北絲綢之路起點…
- 略論秦漢時期靈渠與瀟賀古道在嶺南交通中…
- 佛岡民安晋墓與“八王之亂”
- 廣西欽州隋唐墓出土“青瓷提梁壺” 與越…
- 中唐時期柳州社會經濟初探
- 試析廣西宋末元初制瓷業衰落之原因
- 安陽善應古瓷窑群考察記
- 安陽善應古瓷窑群考察記
- 青花瓷:元代民族文化交流的一葉
- 王尚學墓的發現及其意義
- 柳州鹿寨、融安兩處土巡檢司墓的調查與研究
- 柳侯祠文物遺址調查及考古發掘簡報
- 曲江蘆溪古冶煉遺址年代考究
- 柳州“龍城石刻”之流變
- 柳州“拱真岩功德銘”摩崖石刻研究
- 柳州史前遺址博物館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
- 桂林宋静江府城墻的潜在價值及其保護
- 工業遺産的保護與展陳——以柳州工業博物…
- 淺談柳州工業遺産的保護龢利用
- 深圳近現代史迹保護及其意義
- 四會血吸蟲防治站舊址初探
- 香港唐樓的演變和設計(1841-194…
- 廣西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 廣西歷史文化資源的圖景式再現
- 考古所見廣東古栽培稻品名的商業利用
- 淺談博物館陳列展覽與觀衆——兼談柳州博…
- 略談廣西師範大學博物館的現狀與發展——…
- 我國公共考古學發展現狀及對策——兼談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