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 
中評論壇:香港由治及興關鍵與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24-01-30 00:09:56


 
  “發展香港成為人民幣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個說法到現在已經十年,有人覺得沒有新意。事實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很多年都沒有再推出新產品。過去30年,香港最成功的衹有兩個產品,一個是股票,另外一個是銀行貸款,這兩個都是非常傳統的產品。香港要領先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必須發展一些符合我們國家利益,又能善用香港優勢的新產品,在這方面我有三個建議。

  發展金融產品的三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抓住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我們國家明確地和全世界說,要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這完全是個金融概念。舉例來說,國內航空公司每天很多航班,都在排碳,都在污染環境,必須要購買碳排放權來中和污染,這就是碳達峰、碳中和。因此,香港必須發展成為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國內有大量需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很多森林,有大量碳排放權供應,可以滿足我國的碳排放需求。我認為,最難做的還是認證。香港有懂中國,懂“一帶一路”,懂和歐美投資者溝通的人。這個認證為什麼重要?因為碳排放權認證目前還是歐美說了算。有了自身的國際性認證機制,必能助力國家達到30/60的雙碳目標。香港應當建立領先全世界的碳排放金融法規,為我國碳排放權爭取更多發展空間。

  第二個建議,要建立境外人民幣的監管機制。我們現在有很多“通”,例如港股通、債券通、理財通等等,除了股票通之外,其他基本上是很少成交,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監管配套不到位。金融業是一個高度受監管的行業,如果一家香港銀行要發展大灣區的理財產品,要先符合香港的監管,再根據“9+2”不同城市的不同要求,找金融辦、人民銀行或銀保監再做審批。如果順利則萬事大吉,如果不順利,中間有問題需要作改動,則又要重新走一遍流程,成本太高。發行一個理財產品要做那麼多工作,我認為香港如果想要發展成權威性的境外人民幣國際交易中心,則必須要成立一個大灣區金融監管的溝通平台。不是要互相監管,不是要井水犯河水,而是完完全全做一個符合“一國兩制”精神的溝通平台。例如在剛才的例子中,我們可以把新產品放在這個平台上,所有“9+2”城市金融監管都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跟進,有問題則第一時間通知修改,這個流程非常重要,也是對鞏固香港核心競爭力非常重要的金融基建。如果外地人要做內地的生意,會首選香港,新加坡或其他內地城市無法替代的。

  第三個建議,香港特區政府要把握現在基建融資的機會,多發行人民幣債券,不要再做美元的融資。試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例如沙特。如果沙特真的能做到之前的承諾,用人民幣交易石油,那麼每年就會收到大量人民幣,產生大量的境外人民幣高質投資產品需求。但如果沙特真的拿著這麼多人民幣來香港投資,卻發現沒有什麼主權级的投資產品,那就很可惜。所以香港特區政府作為高增及穩健的發債的主體,應該持續發行3個月、1年、5年、10年的境外人民幣債券,建立起一條活躍的境外人民幣值利率曲線,這對我們金融業的發展來說太重要了。企業做了人民幣貸款或發了境外人民幣債券,便有需要做外匯對沖。但是,因為香港現在還未有一條活躍的境外人民幣值利率曲線,金融機構便不能準確計算對沖式掉期的成本。要做人民幣貸款,一是關注利率是多少,二是考慮外匯風險和對沖。風險管理很重要,但香港今天做不了,每年財政部都來香港發人民幣債券,但事實上二級市場交易不多。
  
  總的來說,香港不需要在金融業想得太複雜,就是想國家要什麼,香港能幫助什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