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香港的經濟,就是要迅速恢復過去的流通能力和流通量。當然,流通量的增加,是外部對香港需求的反映,可以是港人港企和港府的努力,但更大程度上取決於決定外部環境的因素,比如Covid-19和目前中美關係帶來的地緣政治和全球供應鏈陣營化的影響。我們控制不了外部環境,但這個方向沒有錯。
政府應該扮演積極推動產業發展的角色
那麼,如何看待政府在經濟發展尤其新興行業發展應該扮演的角色?
首先,我完全同意香港應該發展“創科”(內地叫“科創”),因為香港在這方面有不少有利條件,比如剛才提到的資訊自由和人才流動的自由,以及幾所大學已經形成的科研力量。但是,科創本身不是一種產業。將創科成果轉化成產品,相信不僅需要依賴內地或者海外的各種配合,其人才來自哪裡,市場在什麼地方也都很難說。因此它究竟能給香港帶來多大貢獻也很難說,但可能對國家的貢獻更大。
我更注意到,有些新興行業,是與香港以重商、流通為本的基礎優勢一致的,需要好好把握發展機遇。我以為,第一個不能錯過的是跨境電子商務貿易。電商,在統計上並不歸屬貿易。然而過去20年,中國是世界上電商發展最快的國家,而珠三角更是中國最重要的兩大電商產品製造業和跨境出口的區域之一。香港因此受益,特別是機場航空貨運,因為香港有很好的B2B的空運基礎,純貨機線路多,加上腹倉帶貨,即使赤鱲角機場收費高,載入的B2C仍然有市場競爭力。
最主要的是,香港並不跟隨內地對機場的各種額外的管制(如限制運輸含有鋰電池的產品,比如充電寶)。然而,香港本地中小企業在這個迅速變得龐大的市場中的參與遠遠低於以往B2B貿易中的角色。我們中心剛剛完成一項公共政策研究,報告已經提交特首政策組,提出8大建議,其中一條主要的建議就是成立一個類似貿發局(TDC)一樣的機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局。我們的基本觀點,是要把跨境電商提升到與傳統貿易平起平坐的地位,才能充分利用好香港的人力物力,形成本土、區域、國家多贏局面。我們還建議,香港的郵局要改革,要向新加坡郵局學習,成立企業化的子公司,與國際國內領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聯手,拓展中國(特別是大灣區)與東盟等地的電商貿易網絡。 |